关于SST-50 和MCE的 深度讨论
MCE已经基本走到晚期,先不要说最大亮度极限不如SST-50,我单买了两颗MCE,DIY装在了C8上,TAOBAO购的,为了避嫌就不说那家了,最初有一个在点亮大约3小时(时间不一定准,大概时间)有一个其中一个核心就不亮了,然后,后一个更离谱,点亮不超过一小时,有两个核心挂了,成了双核的,后期更惨,问了卖家后CREE这个是不保修的,CREE公司不给他保,交涉到最后,给换了一颗,具卖家说还是他自费换给我,损失他负责的,根本跟厂家换不回去,目前已经对MCE彻底丧失了信心,换来的这颗暂时也没心装了,现在转向SST-50,SST-50市面上已经不少了,市面上的成品还不太多,最看好的就是他是单核的,从MCE的可靠性来说个人感觉多核心技术还是真的不成熟.关于SST-50目前找到的资料据说的最大的极限是1250流明,这个电流不知道需要几,还有很多兄弟说要上到小直或者AA,个人十分不看好这个选择,电池根本抗不住,能有MCE的亮度就已经十分满意了,标称数据没法看,论坛的0919老大的测试最亮的MCE电筒实际亮度也就FenixTK40560 流明,更离谱的24WHID标称1800的实际才1004流明,所以人还是要实际,不要老看那些标称数据,也不要期待自己会如何,高亮无所谓高电流,就算你个人DIY超过成品电筒,稳定性呢?损坏的保修呢?也不要看那些山寨的流明噱头,保修是问题,如果单纯求亮度还不如自己DIY,直驱不是更猛,就是亮度值噱头而已,自己DIY还更便宜,所以说实际来说SST-50实际的亮度有560,或者超过560流明,我就已经很欣慰了,电流不要搞的太大,现在是光色的问题,问了几家,据说是有白光的,但是跟Q5或者R2的WC是不同的,SST就算是最白光色的也要比Q5的WC要黄,这个我个人到是觉得不错,玩惯了惨白的,换个黄点的显色性好,那位XD有SST-50的详细数据,还有就是电流大家觉得设计到多大才合适呢?不要说越大越好,没建设性意见,另外脑袋问题,适合多大头的电筒?大家才觉得合适呢?至于光杯问题就不讨论了,个人坚持光面,就算光斑烂点,反射效率是橘皮无法比拟的,求光斑完美要求有点过高,实际使用只要具光效果不错就完全OK,完美的光斑就是调整光杯角度问题,据说调整好角度不一定是反射效率最高的时候,何况SST-50据说没黑心,十分的利好消息,有兴趣的兄弟给点建设性意见.准备DIY,当然有不错的成品电筒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也希望能入手体验下. 占个位置慢慢看{:1_243:} {:1_271:}说的不错 来点建议{:1_271:} 本人菜鸟,不懂你 说的sst-50是什么 能否解释一下(从0开始) LED损坏一般都是使用原因造成的,自然不能保修,所以这个卖家还是比较厚道滴 LED损坏一般都是使用原因造成的,自然不能保修,所以这个卖家还是比较厚道滴 楼主的想法比较客观。不过MCE的损坏并不是自身质量问题,而是由于没有合适的驱动 LS的XD说的是三电多头还是三电单头?多头大电流的温度会很恐怖的,3A的温度就已经很恐怖了,持续的高温散不掉,如同早先小电筒上1.2A电流,很烫的,再大些电路的稳定性直接就无从谈起,3A用在单头上还行,亮度足够爽,用在多头上等于降低电流,多头大功率就没什么意思了,多头用3A还不到40%输出,均衡才1A,如果继续加大,输出80%输出又受不了,不要说100%输出,已经不是为了照亮了,纯粹是为了取暖,有暖气作用了.个人还是看好单头大功率的. 期待很多 SST 50可以近似看作3*3的9核版MCEMCE因为电流不均烧坏的情况不多,大都是焊接不良引起的
当年的MCE和P7,MCE的封装是很先进的,可以自由组合4个核心,看来这也为LZ这类情况埋下了伏笔
MCE绝对是个好LED,只不过2*2结构造成了很容易产生黑心,其实MCE还有另一个应用领域:
低电流近距离泛光照明
在保持单核电流在300mA以下时效果非常理想 还没达到深度讨论的水平,坐前排学习 期待SST50成品哦!{:1_254:} MCE 用坏是没有良好的驱动
SST50的潜力还是挺大的 SST-50的发热量巨大,远超MCE,做这路筒,没有好的散热,光衰也一样快 如对续航来讲,MCE还是比50有优势的。但大伙还是别小看的DIY大师们的智慧。总有方法解决的嘛。只能拭目以待了。 SST用MCE的电流驱动,不就处处都不输MC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