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huqi 发表于 2009-10-26 19:05

希望POWER_RDX先生能有空得出更准确的测试.

rc5 发表于 2009-10-26 21:18

拿他标称300mW的绿光笔装上新电池,确实比本人手中标称<30mW的笔亮一些
*******************
才"亮一些"....

mashuqi 发表于 2009-10-27 18:56

前一段在学习激光原理的时候找到一篇资料,觉得很有用,详细介绍了532nm激光器的结构及各部分功率转换的量化分析.
根据这份资料,绿激光的LD发射功率与最终532nm输出功率基本上呈10:1到10:1.5的关系.也就是说,为了得到输出功率为300mW的绿激光,激光器中必须包含一个功率在3W左右的808nmLD.这样的LD模块决不是1-200元能够找到了.

mashuqi 发表于 2009-10-27 18:57

本帖最后由 mashuqi 于 2009-10-27 19:01 编辑

下面把这篇资料中有用的部分节选出来,供朋友的参考.

全固态倍频Nd:YVO4激光器的结构
      

      
          1   23   4   5    6
                                 
                                          
                                       图14-2LD泵浦的倍频Nd:YVO4激光器结构示意图
    1. 制冷与温控系统;          2. LD;             3. 光学耦合系统;4. 增益介质Nd:YVO4晶体;      5. KTP倍频晶体;    6. 输出耦合镜;
(1) 激光二极管(LD)
LD采用AlGaAs量子阱结构激光器,工作波长810 4nm.,由于半导体激光器为P-n结注入型器件,因此用改变注入电流的大小来改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LD的发散角比较大,在垂直于结方向的发散角宽度约40o, 平行于结方向的发散角约为10o, 是一椭圆度很大的发散光。LD输出波长具有不确定性,随温度升高而增长,漂移量为0.2~0.3nm/℃。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不仅峰值波长飘移,输出功率与阈值电流也均有变化。LD的输出激光为高度线偏振,偏振方向平行于结平面即发光元的线度方向。
(2) 制冷与温控系统
由于LD比其他泵浦源来讲光谱宽度较窄(<3nm),当对准增益介质的吸收峰时,可实现良好的光谱匹配,达到较高的泵浦效率。但LD的峰值波长随温度而变,而增益介质Nd:YVO4晶体在808nm吸收峰处吸收带宽仅为2nm左右,因此必须采用温控组件,使LD的峰值波长对准增益介质的吸收峰。采用半导体制冷片来制冷,制冷片冷面紧贴LD管壳,以降低由于注入电功率引起的结温上升,采用热敏电阻测量LD的环境温度(与结温有误差)。当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量不足以消除LD产生的热量时,可在制冷片的热面再加一个大散热片或水冷装置以带走多余的热量,本装置的下面垫的铝板就是起散热的作用。另外在制冷片与制冷片电源之间串入温控仪,自动控温使LD在要求设定的温度下工作。
(3) 光学耦合系统
由于LD发光源尺寸1μm X 280μm,发散角大且不对称,远场光斑为椭圆。为增大泵浦光束和振荡光束的重叠程度,获得较高的转换效率,需要补偿两个方向的不对称,将远场光斑变为近似园,减小泵浦光斑大小,获得足够的泵浦功率密度,提高泵浦效率,降低泵浦阈值。因此需要加光学耦合系统。光学耦合系统有很多类型,如成像光学系统、柱面透镜系统、光纤束系统、自聚焦微透镜系统、非球面透镜等。本装置采用非球面透镜作为光学耦合系统。
(4)         增益介质Nd:YVO4晶体
Nd:YVO4晶体属于单轴晶体,在a轴切割时对σ偏振光(E⊥c轴)和π偏振光(E//c轴)的吸收系数是不同的,最强的吸收系数和最强激射都发生在π偏振取向,因此常采用a轴切割π偏振光。Nd:YVO4晶体与立方晶系的Nd:YAG晶体光谱结构非常接近,Nd:YVO4晶体的吸收峰值波长为808nm,其发射波长为1064.3nm。
Nd:YVO4晶体与掺钕浓度相同的Nd:YAG晶体相比,Nd:YVO4晶体有着较大的发射截面、较宽的吸收带宽、较高的吸收系数、较短的寿命及偏振输出的特点。因此,Nd:YVO4晶体的发射截面较高,意味着具有较高的激光增益,激光阈值较低 ;Nd:YVO4晶体宽的吸收带不仅泵浦效率更高,更易与泵浦源匹配,可在更宽的温度范围下运行,并使激光介质长度更短。本装置使用的激光介质尺寸为3x3x1mm3。Nd:YVO4晶体的转换效率可达到60-70%以上。激光介质的两端面加工成光学平面,前端面镀三色膜,对泵浦光波长808nm高透、对1064nm和532nm高反,前端面作为谐振腔的全反镜,激光介质的后端面镀对1064nm和532nm的增透膜。将Nd:YVO4晶体的前端面直接作为谐振腔镜,可降低泵浦光的损耗,提高利用率,同时也减少谐振腔独立调节数目。
(5) 倍频晶体
倍频晶体采用KTP晶体,KTP是正双轴晶体,采用Ⅱ类相位匹配。其尺寸为2x2x5mm3。
(6) 输出耦合镜
   输出镜为凹面镜,镀对1064nm高反、对532nm高透的双色膜,与Nd:YVO4晶体的前端面构成平凹谐振腔。
激光器工作过程:LD发出的808nm的激光经过光学耦合系统,聚焦到激光介质中(焦点在介质内,离介质前端面1mm左右),被介质所吸收,1064nm的激光在由激光介质的前端面和输出镜形成的谐振腔中振荡,经过KTP晶体时产生532nm的倍频光,经由耦合镜输出。当LD的发射功率为1W时,激光器可输出1064nm光功率大于600mW,532nm的倍频光大于150mW。

POWER_RDX  发表于 2009-10-27 22:30


有空的话尽快去测下。给我们说说。。
漫步山间 发表于 2009-10-25 01:31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激光笔不感兴趣,手电的想去测测但发现是在上海。。

POWER_RDX  发表于 2009-10-27 22:34

既然点不着火柴,那我就没必要去测试了。拓普50mw笔式可以用平行光在1秒内点燃黑火柴,或者聚焦瞬间点燃绿火柴,照射皮肤1秒内会有明显刺痛感。由此可以判定,LZ提供的链接中的激光笔,其功率不会超过50mw。而根据“照在皮肤上毫无感觉”判定,其功率小于30mw

hkbu1309 发表于 2009-10-28 08:51

虚报

KMG 发表于 2009-10-28 13:17

找些专业一点的店吧! 我的 200mW 不错呀! 点火柴... 爆气球... 切割膠袋... 全沒问题!
还有其他深色物品也能使其冒煙...

rc5 发表于 2009-10-28 14:05

根据这份资料,绿激光的LD发射功率与最终532nm输出功率基本上呈10:1到10:1.5的关系
************
坛里有人宣称4:1或3:1能泵绿光. :)

flykite 发表于 2009-10-28 14:53

根据这份资料,绿激光的LD发射功率与最终532nm输出功率基本上呈10:1到10:1.5的关系
************
坛里有人宣称4:1或3:1能泵绿光. :)
rc5 发表于 2009-10-28 14:05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技术总是在进步的,而且论坛上说的功率应该是含红外泄露的
外加xx%的吹牛

a2618sc123 发表于 2009-11-2 16:44

citygirl 发表于 2009-11-3 13:42

300MW的绿光才270元?{:1_256:}这个真有点瞎逛来着.

不如来这里瞧下:足功率,防水结构的. 所见即所得的品质!
图片与参数圽为实实在在的. shop57481095.taobao.com/

喜欢 发表于 2009-11-5 17:37

为什么有些东西明摆着错的那么离谱,可还是有人上当呢?真是惨!
那些商家也是,随便懂一点激光知识的就可以问倒他,可他还觉得自己无辜呢!

1448441 发表于 2009-11-5 19:41

分离晶体的功率现在就是这样,输入功率是不小,但是其效率理论还不到10%,输出就可想而知了

喜欢 发表于 2009-11-6 10:51

今天看到了第一款的图片,发现怎么像我们公司生产的呀,是上海的在销售吗?回公司去查查销售记录,哈哈。不过如果是我们的我敢保证这款我们绝对没有生产过300mw的,这一款的功率是50mw-200mw.

mashuqi 发表于 2009-11-6 18:56

这回看到一个"爱光族"的AG1001绿光笔,120mW,250元.
应该不会再有虚标之类的问题吧.图片如下.


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个价位,质量,是否值得.本人很动心.
销售小姐说20cm内点火柴烧气球都没问题,而且光斑打上基本就会着.
唯一担心的是,这个激光笔使用轻触开关,放在衣服兜里会不会不小心把衣服烧破.

喜欢 发表于 2009-11-7 00:04

原来楼主找我了吗?现在我知道你是谁了,不过你的贴子我昨天才看到的。我是东莞爱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李小姐

dttfz 发表于 2009-11-11 09:38

楼主去看了吗

mashuqi 发表于 2009-11-11 21:03

本人在北京,无法去爱光看.但还是比较相信销售小姐的解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超便宜的绿激光,请用过的评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