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liuji
发表于 2010-5-27 22:38
那就是说DT14本质还是线性充电器?
qdliuji
发表于 2010-5-27 22:42
也对啊,没电感啊。
kgje
发表于 2010-5-27 22:43
太久没接触汇编了。
试着读了一下,在汇编里绕来绕去,晕得很。
kgje
发表于 2010-5-27 22:44
有了楼主的这段提示,抽空再读一次看看是否能理解多些。
cyanpeng
发表于 2010-5-27 23:01
对我来说LZ是高高手了 。
shakingaaa
发表于 2010-5-28 07:00
R33和R35/R30并联的配比 该选用多大的电阻比较合理?
xmdzshz
发表于 2010-5-28 07:50
来学习
zlihan
发表于 2010-5-28 08:04
wydcb
发表于 2010-5-28 09:01
我也来学习!
gumphe
发表于 2010-5-28 09:52
本帖最后由 gumphe 于 2010-5-28 11:07 编辑
{:1_268:} 有编程高手看源程序就是不一样啊, 我看见那些不太熟悉的代码就头大. N年没折腾单片机了.
随便写些意见:
1、DT-14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初始阶段恒流,后续阶段限压限流,我们看到的脉冲波形实际上是为了检测电池电压而暂停充电电流形成的,整个波谷阶段DT-14一直在检测,每次检测采样32次,取平均值,波峰时间0.336秒,波谷时间0.013秒(也就是采样时间),占空比96%。
2、DT-14的输入电源要求为5.365V+D1压降~9.068V+D1压降,电流为351ma~1.615A。
3、输入电源达到要求后指示灯亮2.6秒,然后熄灭0.4秒。
4、DT-14的充电电池电压范围为3.0V~4.4V(现在还不明白为什么定这么高)。
5、程序设定的充电电压:第一阶段到4.116V(恒流),第二阶段到4.122V(限流,电路设计在280ma左右,随着电压升高不断减小),第三阶段当电池电压下降到4.102V时小电流补充(最大电流同第二阶段限流)。
6、不转灯的原因也基本上分析出来了,应该就是R33和R35/R30并联的配比,因为电阻阻值的误差造成限流阶段的电流过小(我手上的一个实测不到20ma),所以始终达不到第二阶段的设计电压。
123跟之前测试的都能对应上, 没什么疑问
4. 这个倒是提醒了, 可以试试放入一块已经4.30V的电池, 是否还会启动大电流充电
这个刚才试了一下, 实际上空载电压> 4.122V(这里指的是限压电压参数里的高的一个,如果没改装的话, 应该是4.122V) 的电池放入DT-14是不会启动充电过程的.
5. 二阶段其实并非限流, 按这套电路, 2阶段是恒压充电. 恒压值Vu1就是R33 35 30设定的电压值. 只是这个时候的电流受限于这个公式: I=(恒压-电池电动势)/(电池内阻+线阻+极化阻抗), 所以看上去像是限流, 如果这个恒压设定的足够高, 会出现恒流现象. 当然恒压充中仍然间隔0.33秒监控谷值vbat, 当vbat>4.122这个电压时转灯.
6. 不转灯源于Vu1 的不匹配, 误差太大 R35(104)的精度太低, 实测了不下5个, 这个Vu1 分布在4.09~4.13V之间, 当Vu1<=4.122V时, 就会出现不转灯. 当然这个4.122也受限于u1的精度. 会出现偏差.
jack017
发表于 2010-5-28 10:09
看来这小小充电器,大有学问可做啊。
HARDZOO
发表于 2010-5-28 10:43
技术贴,顶!
whli
发表于 2010-5-28 10:46
DT-14的工作原理。学习学习。
benly
发表于 2010-5-28 14:37
技术贴,顶!{:1_260:}
hzdjm
发表于 2010-5-29 10:28
{:1_268:} 有编程高手看源程序就是不一样啊, 我看见那些不太熟悉的代码就头大. N年没折腾单片机了.
随便写些意见:
1、DT-14的工作方式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初始阶段恒流,后续阶段限压限流,我们看到的脉冲波形实际上 ...
gumphe 发表于 2010-5-28 09:5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关于第4点的疑问,按程序应该会有短暂的大恒流过程,这点我再分析一下程序看看是怎么回事。
关于第5点经过电路仿真,我得到的结果是对电池端来说是恒流(对电源端来说是恒压),当电池电压超过一定的值时就无法恒流了(电池电压加上采样电阻R27/R28/R31+二极管D2+三极管Q1的电压超过了前面所说的对于电源端的恒压值),随着电池电压的不断升高,电流最终会减小到0。
关于第6点我已经在2楼描述,问题的原因和你说的应该是一致的,反应到电池端的结果就是充电电流太小(或为0),电池得不到有效的充电就始终达不到转灯电压。
gumphe
发表于 2010-5-29 10:45
关于第4点的疑问,按程序应该会有短暂的大恒流过程,这点我再分析一下程序看看是怎么回事。
关于第5点经过电路仿真,我得到的结果是对电池端来说是恒流(对电源端来说是恒压),当电池电压超过一定的值时就无法恒 ...
hzdjm 发表于 2010-5-29 10:28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看图,1.1小时后即进入小电流阶段, 实质是恒压充电, 恒压在4.24V(即R35 30 33设定的电压)因为是恒压, 所以电流不能恒流. 随电动势提高而降低
另外: 在恒流和恒压中间还有一个过渡阶段, 恒流和小电流交替.
hzdjm
发表于 2010-5-29 11:16
下面上电路仿真图(涉及到元件的离散性,仿真的结果并不完全和实际电路一致,但具有参考意义):
基于以下条件:
输入电源电压6.3V,原固件设计(充电截止电压4.122V),小电流阶段
如果R35达到设计指标100K的情况下电流为304mA(图中R17等同实际电路R35,以下同)
电阻偏大到101K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电流急剧减小到167mA
电阻偏大到102K的情况下电流减小到34.7mA
电阻偏大到103K的情况下电流减小到0
电阻减小到97K的情况下电流增大到360mA(此电流也为设计的小电流恒流电流大小)
电池电压在3.5V的时候,小电流为360mA(仿真显示电池电压升高到4.116V时电流开始减小,这个电压值与1楼分析的大电流转小电流的第一阶段限压值一致)
电池电压达到4.116V时的仿真电流值
电池电压达到4.12V时的仿真电流值
电池电压达到4.121V时的仿真电流值
电池电压达到4.15V时的仿真电流值
电池电压在达到4.157V后仿真电流减小到0
从以上仿真可以看到R35(或R30,也可以说是R30/R33/R35)这几个电阻对截止电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999cn
发表于 2010-5-29 11:33
菜鸟不飞
发表于 2010-5-29 12:02
LZ仿真经常出问题吗?我发觉有些器件就是不能仿真,一仿真就出错。{:1_219:}
LZ的仿真貌似缺少电池内阻。{:1_217:}
hzdjm
发表于 2010-5-29 12:05
电池内阻当然有啊,100毫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