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旋紧关闭的AAA 初步感受和一些建议
本帖最后由 xxc3235797 于 2010-10-4 22:11 编辑终于在国庆10.1的前一天的下午收到了这个有史以来最小的AAA电筒
这也是本人手上最最小的电筒
10.1期间使用初步感受如下--并以老李的DD1作为参照对象 做了一些不对称比较
1. 体积:小 真小 小到没有心理准备 小到放在身上可以忽略不计 实打实的用尺子量了下长度
绝对大于58毫米小于60毫米 几乎比老李的DD1短了20毫米 真的太短小了
当然尾部端面除了那个磁铁外 还打有58字样的钢印
这足以证明制造者对这个电筒的体积精巧度 满心自豪
2.外观: 简朴 简单 却又不乏实用的设计亮点虽说制造者自称较为赶工 表面处理较为粗糙
但就我个人看 这些留下的机加工痕迹 很一致 留在电筒表面并没有大煞风景的那种感觉
很均匀12等分6段圆周分布的防滑槽 很简洁 搭配的还算**美观 但后来的使用感觉这些防滑处理还不够
3.结构:整只电筒大致分为三大部分-- 头盖 电路仓电池仓 其中头盖和电池仓均为内螺纹
而电路仓均为外螺纹 也就说电路仓基本被隐含在整个电筒中仅露出一黄铜圈作为头尾限位之用
由于电筒开关要求为旋紧关闭 所以设计者采用了 电池反装与反向极性的电路板设计 电路板中心
不再是正极输入端而变成了负极输入端 所以电池也要反着装电池 负极与电路板中心接触
这一点需要喜爱这个电筒的爱好者们 适应一段了 当然设计者在电池仓底部添加了物理防反接的圆环垫片
可见设计者还是考虑到了 用惯了传统电筒的爱好者的固有使用习惯方法 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反接的问题
4.亮度·发热·调光档位·续航时间:
本电筒使用了CREE公司出品的XP-E封装的LEDBIN的光效等级为R2 光色为冷白WC
我手中的AAA电筒 为输出电流低--50毫安 高--250毫安 的2档特别订制版 高档优先继续松为低档
在这样的电流输出下 XP-E的R2的低VF高光效特性极大的被显示出来 实际的使用亮度
高亮效果在10米内十分令人满意 低亮效果翻抽屉 夜间被窝儿看书也足够了
而XP-E的低VF值低发热也使得电筒在较长的时间内有着较为恒定的亮度和很低的温升 在室温20摄氏度的室内
静止条件下高亮20分钟以上不会觉得有烫手的感觉 当然由于是全铝桶身全身散热 确实能感到小小的温升
续航方面粗略的用充满电的GP超霸的950毫安时AAA镍氢电池 点了下 持续半小时高亮后高低档位的亮度区分依然很分明
最后我在持续50分钟高亮后自己熄灭了电筒 此时虽说亮度以大不如开始 但有效可用的亮度依然不少
这种续航时间足以应付平时断断续续使用1小时了看来设计者在基于2803驱动电路的设计上确实没少花心思
既兼顾了超小体积也兼顾了合理的亮度下的最长续航时间
5. 细节之处的新颖设计和亮点:这只电筒的亮点主要在于头尾
尾部内嵌圆形强力磁铁一片可吸附在各种平整度较高的铁器表面 而挂环确实很有特色
使用了少见的特制细钢丝 盘插在尾部边缘内部平时不用时可以推在内部不会觉得碍手
用时可以用手指甲抠住挂环的翘起部分 稍稍拉出些 拉出后足以挂上不超过2MM粗线径的任何挂环挂线
这点设计颇有当年虎头电筒的尾部插环外挂的风范 设计者真是用心良苦啊!!!
头部使用了一枚 20度XP-E专用全反射树脂透镜 实际的投射表现也证明这个是20度的透镜
高亮时 中心光的发射角基本是整个发光角度的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 假如把出光角度分成5份
中心一份为中心投射光 2边各2份为泛光 所以这个电筒在近距离内使用效果相当好
亮度和范围被这枚透镜表现的很到位 而聚光性能确实比不上老李早年第一版旋紧关闭的DD1
当然和DD1比起来这枚透镜的口径与深度还是明显小一些了
再加上DD1用的还是光杯和擅长聚光的XR-E封装LED
投射性略逊DD1也是 常人所理解了 毕竟这个太小号了 哈哈哈!!
说完感受和亮点 我想该说说缺点了----
1.首先要批评的是设计者的数学和力学实在是太**OUT了强调小巧玲珑的AAA 上了镜前0圈后 居然头盖拧不严
本人冒着LED切头斩首的危险 戴上了橡胶手套反复的拧紧头盖 但最后头盖与电路仓依然还有不小于0.5毫米的缝隙
而在头盖与电路仓接触的螺纹末端设计者也没有设置相应的0圈进行密封处理再加上此处不能贴合的缝隙很容易由此处进水淹灯
以上2个缺陷实在是令人小有失望 可惜之极 很显然设计者没有进行反复认真的进行0圈尺寸试样 而仓促的进行量产了
这一点老李 LXZ969 就聪明的多了 看来老道的不一般啊 用老姜辣形容老李一点不为过!!
2.其次要批评的是这个电筒的防滑处理和操控性 虽说简洁简单 但确实不够到位 仅从与老李DD1AAA的操控性比较来看
这个最小AAA的操控性简直就是完败 由于是内含电路仓 头盖高度与手指接触的长度也就5--6mm
2个手指与头盖的接触面积总共加起来 也不过1平方厘米 这还有一部分手指会接触到电池仓头部那段上
接触到电池仓那部分手指产生的摩擦力会对旋松电筒头部产生反作用力 也就是打开较为费力
反观老李的DD1 他的手指接触部分做了充分的2道滚花防滑处理
操作时手指肚能充分的接触到滚花部位而绝对碰不到电池仓那段上
我只用拇指食指夹住DD1的头桶 中指环夹抱住DD1的电池仓段儿就能很轻易省力的点亮DD1
而这个最小的AAA用同样方法也能勉强点亮 但经常出现母食指在头部打滑的现象
其过程和反应时间那是相当的令人不满意啦 对于习惯了单手操作的人来说 眼前这个最小AAA单手操控性有些勉强了
3. 电池的长短问题:这个AAA使用GP镍氢AAA充电电池时还是没问题的旋紧时电路仓限位处可以与电池仓严丝合缝
但我使用了另外的飞毛腿杂牌AAA充电电池试了下下 居然不能严丝合缝 取出比较后 原来是飞毛腿AAA稍长一点点
我觉得这个可以通过修正中心负极弹簧高低解决掉 虽说这个不是致命问题 但终归还是起美中不足之一 请一些使用者有心里准备
给予以下一些建议供设计者参考升级:
1 从新修正头盖与0圈的匹配尺寸 并配齐其余0圈
2 为了提高单手可操作性头盖的长度需要增加 并作更加细腻的防滑处理
这样能加大食指与拇指与其接触面积 提高电筒的快捷准确的可操作性
(可能工程较大但绝对很有必要推倒从来 大可参考老李的DD1或者镁光AAA外观防滑处理方式)
3 修正弹簧的高度来适应有细微长度变化的AAA电池
综上所述 虽然这只世界最小的AAA电筒 还有着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但不能不赞叹下设计者 巧夺天工 真的非常的小巧玲珑
真可谓 够小 够亮 够轻巧 够实用 挂在钥匙上不显大 随身携带不显眼
绝对是 出门旅行 居家必备的 优质MINI电筒!!十分值得的拥有! 没图没真相。。。 这个电筒的图满天飞了不用我上吧 价格稍贵 到底是专家级的,分析透彻客观,学习了。 改用不锈钢的,这个价位差不多,纯铝的我有点不想收了 改用不锈钢的,这个价位差不多,纯铝的我有点不想收了 我入了第一版试用版,觉得什么都好,就头太短,一个手操作起来,指头疼,后来听说加长了,不过只加了1mm,没买了,送女朋友了,还搭进去一个CS2A和两节爱老婆AAA。 开关太紧,我的解决方法是加一大坨硅脂。。。。 开关太紧,我的解决方法是加一大坨硅脂。。。。 没图没真相。。。 确实如楼主所言,存在的缺点和优点我都很赞同,希望作者能继续改进. 评测有用心,等好点我再收. 暂时对AAA 不感冒 都追求极限! DIY的东西不容易,折腾出个手电得花很多时间宽容一些 LZ真能写,没看完
有空再慢慢看 我是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