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头的透镜与光杯之我见,请前辈们批评。
本帖最后由 惹火烧身 于 2011-11-6 23:23 编辑进入论坛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学习中我发现,神火的灯头好像大都是透镜,而国内厂家的大都是光杯式反光。
我想是否有这样的原因:
1、神火作为以军用和警用起家的厂家,由于有特殊使用要求,比如聚光性要非常好或者散光性要非常柔和,于是非常重视灯头的用料和设计。透镜虽然成本上支出比较大而且设计、制作工艺要求高,后期使用中还要考虑防震、防水性,保护性装置又要花费功夫和材料,但是其对光的控制确实非常准确的。
2、光杯虽然是也能够达到技术要求,但是其低于透镜的制作成本和工艺,更便于技术性稍逊的企业掌握。而且光杯的工程塑料或者金属材料抗震性可以部分减少防震装置的设计和成本。
3、我觉得,光杯与透镜灯头的选择对于厂家而言是否是优先考虑成本还是优先考虑性能的不同产品设计思路造成的。
4、小小的手电,可以看出一件工业产品厂家的思路(并非说成本低得就不是好产品,只是希望通过思考产品的部件总结不同产品的区别),有时也可以看出厂家对待产品的一种态度。
以上拙见请各位前辈指正,以便于本人更好的学习。 透镜的单只生产成本低(边界成本低),但是初始投入大。 如果从成本考虑,量大的产品用透镜,量小的产品用光杯,比较划算。
在反光碗结构成为主流之前,大功率LED手电的主流标配是透镜。 我不懂,来学习{:1_226:} 不同用途配不同的设计 本帖最后由 bobhlw 于 2011-11-7 22:53 编辑
透镜如果买公版的效果不好,性能不好.成本低。
光杯如果买公版的基本都是山寨。
1,如果是自己设计透镜,那么透镜对厂家的设计功底是一个考验,透镜设计得好坏直接决定的产品的性能,甚至可以左右产品的销量。可以参考部分国外品牌头灯。
2,透镜可以根据设计者的要求组合出千万变化的光束。可以达到任意的性能,也可以用来极端的用途。而光杯的可调范围较小,泛光强度基本由光源强度来决定。(也就是说泛光就是没有经过反射的光。光杯设计中能调节的基本就剩下中间的聚光了,可调范围小。一般用的话光杯比较中和,而如果有特殊用途(比如要求泛光和聚光的强度、大小、光路的比例搭配,或者极端需要泛光或者极端需要聚光等等..),那就是透镜首选。所以国产手电大部分跳不出那个基本相似的手电光斑,充其量就是形状稍微不同而已。
3,加工成本:如果小批量并且光杯用公版的话肯定透镜搞,因为有模具费用。如果量大了,那肯定是透镜加工成本低。而且要低很多。不过一个透镜成本几角钱,光杯就算十元,这小点对手电成本基本没影响。 好的透镜前期设计投入很大。
4,透镜不耐高温,光杯耐高温。透镜耐水,光杯不耐水。
5,有时候你会嫌泛光太弱,聚光太强。而想调节的话,只有透镜能做到。不管换什么光杯,泛光强度不会变。所以便有了橘皮杯
6透镜大多数出现在国外的手电或头灯,不同的产品照明性能不一样。光杯基本被我国垄断。玩来玩去貌似也就那几个花样:一个远射,一个中头,一个泛光
7,透镜如果是玻璃的容易碎,如果是进口手电碎了难维修。。不过现在新出的一般都用有机玻璃了。摔不碎的 如果说极限远射的话(以发光强度衡量),口径相同的来比较,透镜不会明显超过光杯,因为大家都可以接近理论极限。
透镜由于设计和开模成本高,所以一定要量大才合算,所以SF一款透镜配了E1L,E2L,L1,L2等等一堆筒,LX5(未量产)也是用一样的透镜。 (混合)透镜综合利用折射和反射,对光的控制自由度更多一些。
透镜大了以后,由于是实心的,除了价格高,重量也会比较大,SF 2000流明的dominator用反光碗而不用透镜,除了成本考虑,也有因为这方面的原因。 楼上说得有道理。我比较喜欢组合透镜,可玩性很高。光杯弄来弄去还是那个样子,性能很中庸,只适合日用。 5# bobhlw
嗯嗯嗯,向您学习了,也增长了我的见识,看来学习才是生存之道。 本帖最后由 惹火烧身 于 2011-11-7 08:23 编辑
5# bobhlw
再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标称通光量的误差。
很多坛友反应国内产品很多的标称通光量低于实际测量或者目测值,这是否是测量口径不通造成的。比如,SF测量的是实际输出光量,国内厂家测量的是LED或者灯芯的发光量,这样经过反射或者聚光镜后就产生了误差?
这就好比是我们的房地产,售卖房屋面积是建筑面积,我们实际买到的面积要乘以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折扣,如果计算完全实际使用面积,还要减去墙体等占用的面积,真正能够看得见、用得上的也就是售卖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比如一平米4万元,实际使用面积核算的价格就是6.66万元。不知道我的说法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那么我们实际看到的中外手电价格应该就没有实际反映的那么大差距。 SF也不一定准,极端情况下实际值甚至比标称值高了将近一倍。 进来学习的。 我是来学习的 11# funder
哦,我盲目了。
这怎么弄的我一头雾水?{:1_236:} 标称值仅供参考,有理论值,有实际值,有理论值或者实际值再加余量/水分,也有出于各种考虑标高标低。所以要么看测试值,要么根据用的发光体和驱动电流来估计。 16# funder
我看还是目测吧,这个最感性了。嘿嘿嘿,但是得有好多筒呀。{:1_223:} 好像LED的大多都会选用透镜,LED半导体发光为平面基板,温度相对白炽灯低很多。
白炽灯采用光杯,一方面是温度太高,透镜无法散热,灯泡为立体发光,光杯更好聚光。
与成本和技术无太大关系。 国产透镜不给力啊!特指非调焦透镜。 神火的E1e,KX4,KT1的灯杯几乎没有任何对手。 5# bobhlw
再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产品标称通光量的误差。
很多坛友反应国内产品很多的标称通光量低于实际测量或者目测值,这是否是测量口径不通造成的。比如,SF测量的是实际输出光量,国内厂家测量的是LED或者灯 ...
惹火烧身 发表于 2011-11-7 08:2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SF的标称是实际出光口的光通量,国产的标称基本都是光源的光通量,一般经过各种反射后光损失大约在20%到35%之间。国产手电往高处标,甚至连光源的光通量都虚标。。
举个例子,某国产大牌。同样标225流明的两只手电桐油实测,用18650那只是165流明,而用16340那只在110流明。不过那是很早的事情了。现在要好些
房地产和手电是两回事,房地产是算法不同,你买的时候都知道。而手电你买的时候不知道,也无法测。。
另外,光通量和价格没关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