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铝表面处理技术-微弧氧化
<p>微弧氧化是指在普通阳极氧化的基础上,利用弧光放电增强并激活在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从而在以铝、钛、镁金属及其合金为材料的工件表面形成优质的强化陶瓷膜的方法,是通过用专用的微弧氧化电源在工件上施加电压,使工件表面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相互作用,在工件表面形成微弧放电,在高温、电场等因素的作用下,金属表面形成陶瓷膜,达到工件表面强化的目的。 <br /> <br /> 微弧氧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br /> (1)大幅度地提高了材料的表面硬度,显微硬度在1000至2000HV,最高可达3000HV,可与硬质 合金相媲 美,大大超过热处理后的高碳钢、高合金钢和高速工具钢的硬度; <br /> (2)良好的耐磨损性能; <br /> (3)良好的耐热性及抗腐蚀性。这从根本上克服了铝、镁、钛合金材料在应用中的缺点,因此该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br /> (4)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绝缘电阻可达100MΩ。 <br /> (5)溶液为环保型,符合环保排放要求。 <br /> (6)工艺稳定可靠。设备简单, <br /> (7)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br /> (8)基体原位生长陶瓷膜,结合牢固,陶瓷膜致密均匀。 <br /></p><p><strong><font color="#336699"> </font></strong></p><p>目前世界上微弧氧化研究和工艺水平最高的是俄罗斯,国内有一些单位和俄罗斯合作,也取得了很多成果。</p><p><font color="#ff0066">以上数据转载自网络。</font></p>[此帖子已经被稻草于1176627022编辑过] <p>继续补充</p><p><br /></p><br /><br /><br /><br /> <p>大概是的。</p><p>微弧氧化因为在电离条件下发生的,局部温度极高,因此形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0.5pt;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size:12.0pt;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font size="4">α</font>-Al<sub>2</sub>O<sub>3</sub>晶体,学名无色刚玉,也就是习惯说的蓝宝石。这个晶相的Al<sub>2</sub>O<sub>3</sub>硬度极高,非常的耐磨,而且膜是可以随化学药剂不同而自动作着色的,常见有纯白、咖啡、黑色,和后期染上去的颜色不同,这种颜色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除非氧化层被磨损掉了。</span></p><p>补充一下:</p><p>阳极加硬氧化表面形成的是非晶体的<font face="宋体">Al<sub>2</sub>O<sub>3</sub>在电镜下呈垂直于基底表面的无数六角形管道,每根管道大约90nM粗细,内孔30nM左右,而长度(也就是膜厚)可以达到50uM,形象的说就是一快黄金糕</font></p>[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1176633233编辑过] 手电能用上就好了.. 其实就是陶瓷处理,很多标称HA III的手电都是用这种技术.其实离真正的HA III还有很远... 由于需要专用的高压电源,不是普通的直流或交流,而是计算机控制下,正反向幅度可调,周期可调,高压大电流的特殊可控电源,这个电源技术当属日本专利最多,日本人只卖电源不卖工艺,需要的能耗远高于阳极氧化,成本高昂。加上目前膜合成理论并不完善,仍然在研究中,因此只应用在很小的领域,像铝合金发动机,飞机涡轮叶片,特种阀门。由于电弧会出现灼伤零件局部的现象,目前正在研究无弧的氧化方法。 Night-Ops Gladius表面处理好像就是用的这个 <p>这个是阳极氧化后的铝表面电子显微镜照片</p><br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1176704910编辑过] <p>继续往上堆:</p><p><table id="table14" height="459"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49" border="0"><tbody><tr><td height="45"><b><p class="p2">快脉冲微弧氧化技术</p></b></td></tr><tr><td height="38"><p class="p1"><font color="#000000"> 微弧氧化技术是在电解液中对铝质工件表面进行脉冲微弧放电,形成优质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陶瓷层。该陶瓷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摩擦系数,从而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br /> 通常的微弧氧化技术采用50Hz的脉冲频率。我们在引进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快脉冲微弧氧化设备及工艺。在脉冲放电频率为800HZ条件下,制备出表面更光滑致密的优质氧化物陶瓷层,膜厚10-15μm,膜层硬度300-400HV,膜层表面粗糙Ra3.2-1.6。 </font></p></td></tr><tr><td height="38"><p class="p2"><b>成果应用情况:</b></p></td></tr><tr><td height="38"><p class="p1"><font color="#000000"> 本技术可用于机械、建材、航空、电子等行业中制备耐磨、耐蚀、绝缘的陶瓷层或用于磨损零(部)件的尺寸修复。</font> </p></td></tr><tr><td class="p2" height="29"><strong>备注:</strong></td></tr><tr></tr><tr><td class="p1" height="29"><font color="#000000"> 生产条件<br /><br /> 由于微弧氧化设备简单,无需具备特殊的生产条件要求。一般规模生产场地面积50~100m2即可,需配有10~20kW的电源和上下水。由于溶液成分无毒,无害,基本呈中性,废液无需特殊处理,无环境污染。<br /> 成本估算<br /><font color="#ff0000"> 中小型生产规模计算,每加工1dm<sup>2</sup>Al<sub>2</sub>O<sub>3</sub>膜层,其成本费约为1.5元。(这么便宜啊)<br /></font> 规模与投资<br /> 如按生产效率为40dm2/h的中小型生产规模计算,其设备购置费、工艺技术费的总投资约为20万元。<br /> 市场与效益<br /> 由于工艺较先进,预期市场看好。由于氧化用溶液配方技术含量高,预期出售设备与技术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3。一般的50Hz微弧氧化国内已有多家使用,快脉冲微弧氧化国内应用尚属空白。如按中小型生产规模,预期每年获纯利润8~10万元。<br /> 合作方式<br /> 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联合开发;可提供全部微弧氧化技术(包括溶液配方及工艺)。</font></td></tr><tr></tr><tr><td class="p2" height="29"><strong>联系方式:</strong></td></tr><tr><td height="108"><p class="p1"><font color="#0000ff"> 单位名称:大连理工大学<br /></font></p></td></tr></tbody></table></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razyLED</i>在2007-04-15 15:39:32的发言:</b><br />其实就是陶瓷处理,很多标称HA III的手电都是用这种技术.其实离真正的HA III还有很远...</div><p></p>听起来陶瓷处理是不如HAIII了? HAIII是什么?我到现在也没有搜索到资料,Google下来全部是手电论坛的东西,还有逃宝的 <p>HAIII的定义,楼主可以看看这里。</p><p><a href="http://galaxy.mofile.com/cn/pickup/index.do">http://galaxy.mofile.com/cn/pickup/index.do</a></p><p>提取码1631603572536939</p> <p>谢谢楼上的资料,已经看过了。</p><p>不过只有找到硬质氧化的资料,没有找到HA III资料。我的猜测是HA=Hard Anodic(硬质氧化)的缩写,至于II和III是什么?仍然没有找到答案。也许是我的RPWT?</p> <p><a href="http://itbbs.pcshow.net/viewthread.php?tid=350871912&extra=page%3D1">http://itbbs.pcshow.net/viewthread.php?tid=350871912&extra=page%3D1</a></p><p>那你再看看这。</p> <p>现在我大致清楚了,HAIII就是硬质氧化,膜厚在13-114um,公称50um,III型以下的氧化膜只称膜重而不量膜厚。为了获得最大的耐磨性能,III型一般不封孔(难怪现有一些HAIII手电会出现白点)。</p><p>这样看来,HAIII也不是最理想的氧化层,所以,微弧氧化是下一代手电努力的方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