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17 13:04
mytomatoes 发表于 2013-10-17 1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只是镍氢的 三洋锂电的也这样
原因何在呢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7 14:48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17 1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来没发现1879时间会高效,也没发现脉冲有什么高效率的充电,倒是BUCK的降压充电比1879好的多,1 ...
一知半解。
1879不能孤军作战,配合Buck恒流才能实现高效率(时间和功率)充电。电阻限流只是一种简易方案。
CC/CV末期很慢。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7 14:58
本帖最后由 L555T_007 于 2013-10-17 14:59 编辑
lightlight 发表于 2013-10-16 2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三洋爱乐普放点曲线
终于明白
1 4.8V/5.1V,输出电压存在一定幅度脉动,经过手机内部充电电路管理后,电流脉动很少而且是一直有电流
和脉动充电八杆子打不着。
脉动充电是 有/无电流(甚至负脉冲)间隔才有效果,而且是NIMH。 锂电池关系不大
2 这种输出,可以对线性充电的老手机和低端手机,有一点节能的效果。
线性充电,恒流阶段,输入4.8和5.1V都是一样的电流,多余的能量是浪费在充电IC上 但是一直输出4.8V可能部分手机无法触发充电电路,所以才弄出 4.8/5.1脉动
可能三洋研发这款充电宝时,线性充电还是占多数的
听说IP4就是线性充电
但IP5/IP5S就不清楚了,同步整流降压充电的概率相对高。
3 对现在采用同步整流降压充电的中高端手机/平板,毫无意义。
可以肯定,高通双核四核都是同步整流降压充电,占据大部分机型
不要看到外国技术就捧上天。
lightlight
发表于 2013-10-17 19:19
目前国内得皓轩 hoox吧 以脉冲为卖点 看样子不错的 问题是 这种输出到底有没有优势
niufenlan
发表于 2013-10-17 19:41
如果手机里面是线性,而且手机内对外部电压没做限制,那降低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可以提高效率,比如降到4.5v左右,但是也要看手机内部的方案允许的最低输入是多少,比如tp4057(当然估计没手机用这玩意,只是举例),4.6v貌似才能到最大电流吧,再低就没法满电流充电了。而如果手机是开关方案,那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就无所谓了。标准的5v,最低别低于手机设计的最低输入就好了。
sakurayy
发表于 2013-10-17 20:52
学习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17 21:53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7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知半解。
1879不能孤军作战,配合Buck恒流才能实现高效率(时间和功率)充电。电阻限流只是一种简易方案 ...
{:1_303:}CC-CV末期很慢完全是一种无厘头的说法,1879对电池的损伤基本是不可逆的
lightlight
发表于 2013-10-17 23:04
请继续讨论 移动电源这种设计到底怎么样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8 08:52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17 2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C-CV末期很慢完全是一种无厘头的说法,1879对电池的损伤基本是不可逆的
...
CC-CV末期很慢完全是一种无厘头的说法??
===================
果然菜鸟
忽视基本物理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8 08:52
lightlight 发表于 2013-10-17 19: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国内得皓轩 hoox吧 以脉冲为卖点 看样子不错的 问题是 这种输出到底有没有优势 ...
这种输出,可以对线性充电的老手机和低端手机,有一点节能的效果
这句话难道不是中文?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18 08:55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17 21:53
CC-CV末期很慢完全是一种无厘头的说法,1879对电池的损伤基本是不可逆的
...
1879对电池的损伤至今没有实验加以证明!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1:53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18 08: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879对电池的损伤至今没有实验加以证明!
{:1_303:}一大堆人用1879把电池充的滚烫还不够证明么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1:54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18 08: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CC-CV末期很慢完全是一种无厘头的说法??
基本物理是啥,基本物理哪一条说了CC-CV末期很慢?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28 12:13
本帖最后由 cooldiy_cn 于 2013-10-28 12:15 编辑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1:53
一大堆人用1879把电池充的滚烫还不够证明么
那些电池是本身就已经正负极不平衡严重损坏的电池了 这种电池冲到4.15伏没事到4.2伏就过充析出锂了当然巨烫。。。 况且用1879电流到底是多少也没人实际测量过。。。对电池本身容量没有条件测定的更是大把。。。。比如标4000毫安时的神火 实际800 你用个1安的1879充电 巨烫 还说是1879的问题 这不是坑爹么?说句实在的用1879充拆机锂电。。。出各种问题的几率挺大的但是我实验过 这些用1879出问题的电池 用其他充电器 带涓流的同样都会巨烫。。。用4056之类不出问题的原因只是其充电内阻大的截止电压偏低。。。找个截止高点的板子立马同样巨烫 相反 如果把1879手工调节到4.12伏立马就没事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2:24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28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些电池是本身就已经正负极不平衡严重损坏的电池了 这种电池冲到4.15伏没事到4.2伏就过充析出锂了当然巨 ...
1879这种特性不就是让有一点损坏的电池损坏的更厉害?而且,不管怎么样,什么电池,都会用到寿命尽头,1879就是属于破鼓万人捶使劲给他锤坏了就完了,这不是搞坏电池是什么?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2:26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28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些电池是本身就已经正负极不平衡严重损坏的电池了 这种电池冲到4.15伏没事到4.2伏就过充析出锂了当然巨 ...
还有,你做充电器,把1879调低?别人说你充不满,调高?又有这种情况,那你怎么做?再加个单片机识别电池内阻?那还要1879干嘛,
基本上,现在没有什么大厂用1879做座充,就是很好的例子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28 12:32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物理是啥,基本物理哪一条说了CC-CV末期很慢?
呵呵
你会不会看 CC/CV的曲线图啊?
嘴硬没有好处的,骚年!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2:35
L555T_007 发表于 2013-10-28 12: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
你会不会看 CC/CV的曲线图啊?
{:1_303:}CC-CV曲线图?呵呵,谁在那边不懂装懂倒是真的~至少目前我没发现比CC-CV更快的正常充电了,除非单片机做纯CV内阻线阻补偿,不然不会更快,1879只是为了减少芯片的复杂度做的一种仿CC-CV的玩意而已,就被一群家伙捧上天了~实在不理解,自己撬开1879看看晶圆里面多少MOS就知道了
cooldiy_cn
发表于 2013-10-28 12:40
菜鸟会飞 发表于 2013-10-28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物理是啥,基本物理哪一条说了CC-CV末期很慢?
很简单啊。cccv如果是两线式充电,那么cv阶段电池实际在线电压+线阻压差=4.20v。所以电池实际在线电压总是低于线阻压差。而1879由于测量是离线电压,所以就避免了这部分压差。此外 1879如果设置长脉冲(137ms) 由于1879测量离线电压充电的这段时间是从50%占空比开始的。这样 停冲时间大概也有137ms。这段时间内 极化也能得以部分消退。使离线电压更接近电池静态电压,所以充电平均电流肯定大于同期的cv充电。实验方面 gumphe大神做过同电流下的对比 1879的确比同电流下的cccv要快
实际上 1879还不是最快的。真正最快的充电方式是dt-14和牛沃cl-110。cl-110用负脉冲消除极化(同时把某些因为在线电压过高而保护的保护板打开) 得到真实电压。从而大大加速充电。dt-14则是直接从一开始就监测的离线电压。所以快速。
lightlight
发表于 2013-10-28 12:42
爱国者京东有一款售价399的8000毫安移动电源为脉冲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