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ly114
发表于 2015-1-26 13:49
hemp 发表于 2015-1-26 00:07
最早的商用交流电频率是60Hz,电压是110V,由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实现,商用交流电网也是在美国首次投入运营, ...
那个网址的波形图是错误的{:3_108:},220V是有效值而不应该是峰值...
hrhhyr
发表于 2015-1-26 14:15
电压越高,线路损失小,传输距离远。
手电发烧友
发表于 2015-1-26 16:56
这是历史原因,220V50HZ是新的标准,所以我国就采用了,按理来说,我国采用这个是具有优势的,其实老美原来很早就想改,但没办法,改不了了,因为电器没法全淘汰,这些全都要“归功”于爱迪生这个大混蛋,哈哈,其实你去看下特斯拉主张的输电就更NB了,爱迪生是个商人,特斯拉才是真正搞技术的,因为现在倾向搞高压直流输电,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才明白特斯拉大人的真理,也算是一种讽刺吧
87601690
发表于 2015-1-26 17:10
麻糖 发表于 2015-1-24 16:35
好像还说那些国家考虑到电压低,安全一些什么的?比220V安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样考虑。
...
220V可以电死人,110V也不差。
myf94
发表于 2015-1-26 17:54
MAGLITE 发表于 2015-1-25 22:14
看电视上美国住宅区似乎每家门口电线杆子上都有一个变压器,这样他们低压供电线路距离很近,也无所谓啊。 ...
貌似是的。而且还是三相电入户。这样就有220V可用 了。
myf94
发表于 2015-1-26 17:59
横戈凌风 发表于 2015-1-24 17:17
...
为啥就不能明白发达国家也有标准落后的一面呢。
2千瓦的电器,哪个电压下,对电线的内阻要求低,同 ...
船大难掉头啊。。
发达国家,产品质量好,用个几十年没问题。我去欧洲的旅馆,还在用按键的彩电198X年出厂。。。
而且就算家电全部干掉,光电网推倒重来。这个工程太浩大。。除非来个末日灭顶之灾,不然没什么可能。
hk11417
发表于 2015-1-26 18:06
60HZ的话那电机转速也会快点,电压低达到相同功率就需要更大的电流,更粗的电线,更高的线损和更低的效率。
天涯一匹狼
发表于 2015-1-26 22:03
l19820128 发表于 2015-1-24 18:39
中国较发达地区是240V的,电表上可以看出来~~~~
不错,欠发达地区见过90伏的,90伏啊亲{:3_111:}
PandaY
发表于 2015-1-26 22:14
电网建设投入太大,而且美国用电负荷没那么大,现在在搞智能电网,中国也在跟风,现在到了智能电网2.0,不知道是老美的坑还是为了找个重点来发展经济。
中大哥
发表于 2015-1-27 06:59
看不到
麻糖
发表于 2015-1-27 07:01
87601690 发表于 2015-1-26 17:10
220V可以电死人,110V也不差。
相对而言电压低一些应该是安全一点。看你怎么触电而已。
ZWL1875
发表于 2015-1-27 10:52
还好中国是220 也是全世界内比较高电压的
以中国制造的偷工减料的电线 不适合100V下的大电流
全能的烧货
发表于 2015-1-27 11:03
用12V吧!~
时代的尘埃
发表于 2015-1-27 12:03
本帖最后由 时代的尘埃 于 2015-1-29 10:45 编辑
shutter 发表于 2015-1-25 09:46
单相110V 两相请乘以根号3 所以你说错了
不好意思,表达错误,单相220V交流,加中间抽头,220V、110V、零线三根线入户,使用一个110V与一个220V,室内配电使用不同规格的插头插座开关等加以区别,既可以使用110V的电器,又可以使用220V电器,回帖时不慎用直流电的表达方式了!这样使用,跟相电没有半点关系。电器可以逐步换代成220V的,过度期20年,够了吧?!
鹿角菜是我
发表于 2015-1-27 13:09
平时出口的时候,就是遇到沙特和澳洲会要求电压特别高的,澳洲那边很多地方电压去到270V,常规是240左右
sfwjsxg
发表于 2015-1-27 13:35
应该就是他们发展早,中国当时发展的时候一穷二白直接就上更好的标准了
oracle110
发表于 2015-1-27 14:29
大漠无雪
发表于 2015-1-27 14:32
c2a2t2 发表于 2015-1-25 08:02
这个好象是有二相一零,一相一零是110v,二相是220V。
貌似每一相都抽头而已。
fanyang95
发表于 2015-1-27 14:46
据说美国现在正在试验600多伏的电压{:3_102:}
fanyang95
发表于 2015-1-27 14:47
误人子弟啊
{:3_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