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子 发表于 2015-5-29 08:36

种茶,制茶,品茶,说茶...(第2篇)

苏州城,西南方,太湖中
正是碧螺春原产地。

最初制作工艺应该是数百年前,由岛上寺院中僧人研制而成。

原料是本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的芽苞,

经过手工揉碾烘制,气香味甘,本地土人当时称这茶为“嚇死人香”

当然,经过若干年代传承和完善,制作工艺渐趋成熟,
名字也高雅称为“碧螺春”(因其色碧绿、形如扭曲的螺丝、春天的产物)

流传渐广,也就有很多地区复制仿照(但因为茶种不同,气候各异,味道也就大相径庭,不是那个味)

原产地碧螺春,按照一斤500g基本上由60000(6万)颗芽苞才制成。

都是农人一颗一颗采摘(这么细小的芽,按照极其熟练的大妈每秒钟采摘4颗),

那要连续机械采摘5个小时啊!

往往是在初春,江南的细雨中,湿寒手脚冻得生疼……

采摘回来,还要进行手工分拣,剔除芽苞外的黄片(就是包裹芽的一层皮,学植物的朋友应该清楚)

然后才手工揉碾烘制……

有朋友说,这个茶怎么会有好多碎屑杂质?!

那米色绒毛,正是真正的原产地碧螺春特有的(因为是嫩芽,才会有这毫毛)

相信对植物有些基本常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的。

当然,本地这小叶种茶叶,毫毛尤其多而明显
(这正是在外观上辨别真假的一个特征,当然,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茶汤的味道,仿制品是寡淡的)
…………………………………………美丽的风格线…………………………………………
再大致谈谈制作碧螺红茶(只是粗略罗列几个步骤,实际操作比较繁琐)
制作碧螺春茶叶之后,
茶叶渐趋壮大,
此时,采摘回来,稍微摊晾,
待茶叶表面湿度发散略干,
进行鞣制,
令茶叶细胞壁破裂,汁液侵出(茶叶清香漫漫)
这时,把鞣制好的茶叶堆放在陶制容器中(根据个人经验,保持茶叶不能太紧密也不可太松散)
进行自然发酵
根据当时气候温度湿度,控制发酵时间(这个比较难,制作米酒的朋友才能理解)
待发酵完成,
才进入烘干步骤,
再然后就是太阳公公暴晒,
再然后是干燥,密封好,进行后期发酵,直至凭经验判断可以饮用。
当然,发酵型茶(包括红茶)都是可以长久保存的(保证干燥密封好)
不但如此,更妙的是:随着存放时间久了,红茶品味更醇香隽永,那主要是因为茶叶一直都在微妙地发酵所致。
说茶,聊茶,悟人生



一次信交         一个朋友
苏州金阊            山阳子

qy100188 发表于 2015-5-29 08:59

来点图片就好了。。。。

dzyj001 发表于 2015-5-29 19:17

同意楼主上图片

山阳子 发表于 2015-5-29 20:02

几个图片
见前天帖子http://www.shoudian.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1411&extra=page%3D1

mpmpm 发表于 2015-5-29 20:46

茶色飘香。

高昂 发表于 2015-5-29 22:31

赏茶,识茶,品茶,人生一大乐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种茶,制茶,品茶,说茶...(第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