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12:50

另外这种灯泡内的气体被灯丝加热后压力会更高,根据玻-马定律计算出的结果会很恐怖。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5 14:06

led要选低色温的,一是减少蓝光危害、二是提高穿透力。选高显色的可提高物体分辨识别率。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17:14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5 14:06
led要选低色温的,一是减少蓝光危害、二是提高穿透力。选高显色的可提高物体分辨识别率。 ...

现在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穿透力与色温无关,低色温的视觉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单显指高并不一定能对辨识物体有帮助,还有考虑色温照度光线角度等很多问题。如果是来辨识物体的颜色,同色温同等亮度显指不同的光源,高显指会有优势,但用不同的色温不同显指的led对比,低色温高显指可能输的很惨。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5 20:35

“色温3450K为白色灯光、色温4040为冷白色灯光”。这个表述有误吧?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5 20:45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17:14
现在普遍认可的观点是穿透力与色温无关,低色温的视觉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单显指高并不一定能对辨识物体有 ...

那么请问穿透力和什么有关呢?请不要告诉我还和光通量有关,现在的LED都很亮。LED亮度现在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低色温高显指才是当前首要考虑的问题吧!光照角度和LED本身无关。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21:35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5 20:45
那么请问穿透力和什么有关呢?请不要告诉我还和光通量有关,现在的LED都很亮。LED亮度现在是不需要 ...

实话告诉你现在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令人满意的答案,LED版前段时间进行过比较深入的讨论,所考虑的因素很多,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明白的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找。另外穿透性与色温无关并不是我的观点,也不是论坛某个人的观点,最好能拿出证据把它推翻。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6 15:03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色温和穿透性关系的详细测试贴,但我相信低色温的穿透性好于高色温。红灯因为波长长穿透性好常被用作危险信号,黄灯因为波长较长穿透性也较好被用作警示信号;我曾在雾天开车时看见过一公里外的红灯亮着,红灯灭掉后就什么灯都不见了,车子继续往前行驶约二百米后才看见绿灯正亮着;我们这路灯全换成约5500K色温的LED了,平时是LED看着舒服,亮度高色彩好,但到了雾霾天就能看见半空中的雾霾被照一片亮白,路面的亮度却下降了很多,以前用的老式钠灯效果相反。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6 15:11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21:35
实话告诉你现在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令人满意的答案,LED版前段时间进行过比较深入的讨论,所考虑的因 ...

有照度计的话要测这个不难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6 18:08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6 15:11
有照度计的话要测这个不难

CREE工程师应该就是基于照度计得出穿透性与色温无关的结论,但以人眼观察感觉应该会有不同。论坛关于白炽灯穿透性好过LED的观点由来已久,但从没有人做过令人信服的原理性分析,通过这段时间与坛友的讨论这个问题感觉有了些进展,现在的观点是低色温的光源比高色温在雨雾天气更容易辨识目标,不是低色温的穿透性好而是低色温产生反光对人观察的干扰更小。白炽灯是否相对LED更有优势,目前还没找到可以支持这一说法的可信例证。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6 18:25

本帖最后由 kevinmung 于 2015-12-16 18:32 编辑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5 21:35
实话告诉你现在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令人满意的答案,LED版前段时间进行过比较深入的讨论,所考虑的因 ...
我认为高色温的光线当中有很多蓝光,蓝光的波长短,很容易就被散射掉。而低色温的光线当中有很多波长较长的光线,它们传播的距离显然要远得多。就像收音机的FM波段基本在城市或公路范围收听,中波能在几百公里传播,而短波借助电离层返射能传上万公里。为什么中国移动的2G信号十分无敌?因为它的频段比中国联通低,所以它的覆盖范围广,在乡村都有信号。这并不是说移动技术多么好或者基站多么多,主要就是因为频段优势。无线电波和光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原理。为什么傍晚的太阳会是红红的?为什么晚霞的颜色像团火?这就是证据!很多东西其实很简单,对于显色性也是一样。我们说显色性,就是拿太阳作为参考对象。所以我认为只要造出光谱和太阳一致的光源的话,那么它就是显色指数为100的人造光源!就这样。当然,如何造出光谱和太阳一致的光源是个技术活。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6 20:24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6 18:25
我认为高色温的光线当中有很多蓝光,蓝光的波长短,很容易就被散射掉。而低色温的光线当中有很多波长较长 ...

可以用色温来描述的光源都属于白光范畴,不同于单色光,虽然反映在光谱会有很大的不同。相同色温的光源之间应该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这也是白炽灯与LED光源对比时往往被忽略的因素,用不同的色温的光源去做对比得出的结论不具备普遍性意义。色温3000k的led光源蓝光成分是否依旧很高?那2700k的led还会高吗?是不是就可以认为白炽灯对led的优势就不存在了?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6 21:23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6 20:24
可以用色温来描述的光源都属于白光范畴,不同于单色光,虽然反映在光谱会有很大的不同。相同色温的光源之 ...

你想表达什么呢?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6 22:07

kevinmung 发表于 2015-12-16 21:23
你想表达什么呢?

没看懂很正常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7 00:22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6 18:08
CREE工程师应该就是基于照度计得出穿透性与色温无关的结论,但以人眼观察感觉应该会有不同。论坛关于白炽 ...
上面举的日落是红色的例子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波长长的光穿透力更好更不容易被散射掉,至于CREE工程师的结论,不知道他们测试时用的介质是什么?一般的灰尘?沙尘?烟雾?黑烟?水蒸气?舞台烟雾?雨?雪?还是全都测过?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7 06:47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7 00:22
上面举的日落是红色的例子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波长长的光穿透力更好更不容易被散射掉,至于CREE工程师的结 ...

关于Cree结论我也是只看到别人转述的结果并没找到试验过程,推测应该用光源发射强度与穿透后被仪器检测强度对比的出的结论,至于穿透了什么并没有相关说明。但这与平时使用手电的情况并不相同,平时用人们用手电的目的是为了看清前方的被观察目标,而不是要看对面射过来的光,红光穿透性好不意味着用红光做手电会让人看的更清楚,还要综合考虑人眼的视觉特点和其他一些因素。

Blackbird 发表于 2015-12-17 14:16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7 06:47
关于Cree结论我也是只看到别人转述的结果并没找到试验过程,推测应该用光源发射强度与穿透后被仪器检测强 ...

红光不能用于手电是因为其波长太单一。穿透性好意味着到达目标的光更多,从目标再反射回到眼睛的光也更多,被空气中介质散射掉和在半途就反射回来的光更少,你前面所说低色温反射光对观测的影响更少可能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枫树前 发表于 2015-12-17 15:20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4 23:29
真有这样的灯泡吗?多厚的玻璃才能保证安全?我很好奇这种灯泡到底长什么样。 ...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7 15:36

枫树前 发表于 2015-12-17 15:20


感觉应该前面自动化封装工艺为泡壳内填充了1.5-3.OMpa高压高纯氙气描述有误,这种类型的灯泡我03年用过,晚上找找看看还在吗,有一点可以肯定内部绝对没有高压。

枫树前 发表于 2015-12-17 18:25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7 15:36
感觉应该前面自动化封装工艺为泡壳内填充了1.5-3.OMpa高压高纯氙气描述有误,这种类型的灯泡我03年用过, ...

请注意文章里提到的三类光源光谱色温值、光效比的区别:1、氪气白炽灯光源:电性特征:功率:3.O-10W 光谱色温3000K--2400K 光效比14LM---9LM/W
2、卤素白炽灯光源:电性特征:功率20W-150W 光谱色温3200K---2800K光效比20LM---16LM/W
3、高压氙气白炽灯光源:电性特征:功率0.5w-25W 光谱色温3550-2600k光效比:10-4OLm/W灯泡数据需经得起仪器检测的,高压氙气白炽灯早期在欧、美、日等国生产;而国内某些白炽灯生产商由于缺乏成熟的工艺技术;只能提供100pa低压低纯度氙气白炽灯应用于手电筒,传统简易的工艺流程并不能制造出优质的产品。

badman 发表于 2015-12-18 06:46

枫树前 发表于 2015-12-17 18:25
请注意文章里提到的三类光源光谱色温值、光效比的区别:1、氪气白炽灯光源:电性特征:功率:3.O-10W 光 ...

关键的问题没有回复,那就再问一遍:关于灯泡内部气体充填压力是不是描述有误?请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谢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白炽灯手电筒发展简史及各类型光源技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