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word哥:水陆两栖,欧莱特H1—适合复杂地形下的作战利器!

孙子兵法——形与势(理论篇)
    坦克,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有“陆战之王”之美称,它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作为坦克之眼,虽然现代坦克有夜视仪,但在普通行军时,开灯行驶要比用夜视仪舒服的多,比如中国99坦克上那两个圆的灯,另外这灯还有很多其他用途......今天,局座入驻、老炮儿带你路,让你了解一款和坦克大灯类似的拐角灯以及色温的那些事!


    色温,是人眼对发光体或白色反光体的感觉,这是物理学、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综合复杂因素的一种感觉,简单说色温就是光的一种感官直觉。低色温红辐射比较多,通常称为“暖光”,比如中午阳光为5000K(色温单位);而色温提高后,蓝辐射的比例增加,通常称为“冷光”。比如常见的白色荧光灯和大功率led约7000k以上。色温在8000K以上,发出蓝色的光,但是穿透力很差,立体层次感差,碰上下雨天气照路不清晰。色温越高,它对雾和雨的穿透力就越差。那么,怎样选择适合的色温,让行走更加安全呢?笔者有幸在欧莱特(一家高品质照明工具生产商)的微信活动中获得olight H1(灵狐)拐角灯试用品一支,到手使用接近1月,到底战况如何?les't go......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32 编辑

      咦?探芳踪,正面洋妹靓照:头戴olight H1——花木兰在此!穿越夜跑、露营阅览样样通。稍息立正!四面转法——侧面:左上适用电池(cr123a);左下色温可选(我选了中白,理由看的清);右上应用举例(手电头灯2大功能6个场景);右下5年质保和微信,扫一扫,关注下,存梦想,你也可能会中奖。

       背面的技术参数表,很重要!无论你是小白的消费者还是菜鸟的爱好者,了解这些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照明工具。太阳徽标,看图大概就知道是发光的意思,与钟表图案组成行列表格。分别是H1(灵狐)的发光亮度和时间,并从左至右列出5个挡位的详细模式。欧莱特厂家清楚的把mode1极亮挡位的降挡时间、亮度变化标明,还算业界良心。其实就算你看到500流明(lumens)的所谓亮度,也只是led的功率参数,由于照明产品的聚光组件不同,同流明值不同光杯或透镜产生的亮度感觉不一样,泛光的一照一大片,聚光的适合远射,看起来也会更亮些,所有要结合射程来参照。olight H1(灵狐)射程只有66米,按一般的光杯手电使用经验来说,取3分之1为人眼能看清的照度距离,大概不到20米的有效光距,因为它是以泛光近距离照明为主。其它的1.5米跌落,IPX8(水下2米防水能力)是手电的安全可靠性。长度、直径和重量,简单了解心中有数,至于cree xml2(科瑞led规格)和1080cd(光强参数),技术含义过于复杂,是发烧友喜欢探讨的理论价值吧。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35 编辑





         闲言碎语说了这么多,只为大家提供一点心得。接着,拆开外包装,里面露出一个带拉链的防压皮质收纳盒,大小和一般2.5寸笔记本硬盘盒相仿。


       从左到右:olight H1(灵狐)拐角灯,看起来更像常见的头灯,只不过模样和手电相似,但是把照明方向翻转了90度,不是常规手电的朝前直射而变成侧照,这就是拐角灯的缘由。可拆卸的不锈钢黑抱夹,据说经过了啥盐浴处理,不过也确实耐磨不容易掉色。盒子的另一半,网栅装有使用说明书和宣传彩页等。


       这款头灯带弹性很大,调节长度范围广。并且灯带硅胶支架采用了人体工学设计,成弧面型能贴合头部,比我以前见过那种直板款要舒服多。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37 编辑

         从头灯带取下后,H1就算一款造型奇特的小手电,长度大概58.6毫米,体积仅有成年人拇指大小。除了雕刻防滑纹路的尾盖,最明显的莫过于头部大大的蓝色压环下的珠面TIR透镜,几乎占据整个筒头,而且这种透镜表明的格栅和凸起,和坦克上面的前大灯几乎一样,不过坦克灯多了远射的独立灯室。珠面透镜好处是输出光线均匀柔和,适合近距离大泛光大范围照明,远射能力则大打折扣。我选的中性白色温虽然不如白光显亮刺眼,但是柔和、显色性好,立体感强,穿透力足,能像坦克大灯一样适合复杂地形下的作战需求。一般我都称白光为亮骚、傻亮,除了亮缺点一大堆,却被厂家广为使用,误人子弟啊,多少近视眼都因白光错,多少卖眼镜的发了财。老司机都知道原车配氙气灯,色温4200K白中带黄,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考验的成果,因为自己在用!因为眼睛的敏感度随光波长的变化而强烈变化,越白越刺眼,越容易视觉疲劳!色温很中要、很重要!很重要哦。。。


      olight H1(灵狐)拐角灯材质标准为AL6061-T6铝合金,是不是不清楚。最少看尾部铝的本色挺白光亮,杂质很少,来回旋紧十几次还没有看到黑色圈圈。至于外壳三级氧化现象,没人能说清楚咋回事。据说除了美国本土正宗产的神火系列,国内几乎没一家在搞神马军规三级硬质氧化处理,主要是成本考量,要保证好的氧化效果,必须用好的材料。美铝的铝棒贵,铝管更是奇贵,这样就难以适应基于铝管(省料省加工)的手电设计了,再说对于动辄上千元的美国神火手电也不是普通大众能消费起的产物。外壳三级硬氧只是个传说,因为需要硬度奇高的航空硬铝棒和出色的cnc加工工艺(各部位倒圆角是氧化层增厚的保证),而且需要氧化厂技术严谨高超。保证氧化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氧化槽的温度(零下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还是容易出现大量瑕疵品,比如树皮状的外壳(HAIII氧化层达到50u厚度成品率低,色差大)。所以广大照明厂家图节省成本(2级氧化良品率更高些)和方便,会选择比普通氧化稍硬些又比HAIII氧化稍软的2级氧化,甚至仅封闭氧化膜之后的染色氧化。无奈的选择,也许是商业竞争下无法逃脱的宿命。大家都如此,其情可原?悲哀乎?olight H1拐角灯桶身实测厚度为1.2毫米,除去螺纹,算比较薄的一类,主要是头灯的分量需要吧。值得一提的是,头顶硕大的按键居然达到14毫米直径!这可是中头、c8之类大手电常用到的按键尺寸。好处自然是,宽大舒展、反应灵敏,并且由于内凹压环置顶设计,日常使用中几乎不存在误按现象!这点应该是借鉴了斑马那出色的深邃凹型按键防误开设计。


      实际使用中,大拇指的确也能从容按下。当看到头部的5道深沟槽散热鳍,是不是你也会有种斑马手电的错觉呢?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50 编辑

断桥残雪—冬日暖阳(测试篇)


俗话说:是驴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诗曰:九转轮回望天涯 生死看破灭红霞 独自一人在讨伐 寒风吹我这年华年华逝去终如水 繁华落尽空城没 独坐楼前望西北 回想过去不后悔 放弃名利入轮回!
一转,天荒地合,唯我独尊

         胸前h1,伴侣相偎依!


       头戴h1,潇洒我唯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你?


       午后阳光,分为明朗,断桥脚下,阴影之上。实测:天气温度2.9摄氏,阳光照度13720lux。打开olight H1拐角灯500流明极亮挡位,距离照度计30厘米,瞬间破14570lux,也就是说H1最高挡位距离30厘米参照物,可以达到冬天下午2-3点的亮度效果!该手电的中白色温系数基本可以参照以上实拍图片环境光色。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53 编辑

二转,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olight H1拐角灯空载24.5克,加电池重量40克,和普通耳挂式运动耳机重量差不多。


       H1拐角灯加上头灯带总重量68克余,和一般塑料头灯相差无几(双aaa电池未计算在内)。


       除了外形不同,更大的区别在于便利性,可调角度,能随时从头灯带取下,摇身一变为手电、拐角灯、警示灯。更由于铝合金的材质,散热效果是塑料机身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实现更亮、更远、更强的照明效果。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6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56 编辑

三转,瞧一瞧、看一看,山不转来水也转。

         olight H1拐角灯一体桶身设计,只有尾部可以旋转分开。矩形螺纹氧化也还行,5年质保是不错,但是螺纹三圈半,让我极为不爽:尼玛,就不能多增加几圈,耐用性和防水能力更好吗?出厂即带一枚CR123A (3V 1600mAh容量)的一次性锂铁电池。需要注意的是尾部电池倒装才能点亮,有别于常见电池正极朝前的手电设计。


         尾盖放平,可见凸起的正极触点,和尾盖是一体成型,通过舍弃弹簧的常规设计,来榨取弹簧内阻导致的那多一些的能量损耗,延长照明的续航时间,缩短手电的尺寸,更好的兼容头灯需求。


         不得不提的是,H1拐角灯强大的磁吸功能。在看不到磁铁垫圈的尾盖下,装上电池,可以牢牢吸附在卡尺侧面不足2毫米的宽度,简直吊炸天了!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4:59 编辑

四转,乾坤大挪移,北斗七星阵。

       本吊丝,不会单反大法,拍片全靠卡片机,而且是帅锅多次,连对焦都费劲的烂机,把这货装进拐角灯收纳包里刚刚好。


       话说这收纳包简直就是宅男的神器了,不论你是岛片收藏狂还是bt一族,移动硬盘都少不了,整理几十t存档呗,比那神经的网盘要靠谱的多。关键是这收纳包还耐压抗震、内有收纳网可以放数据线。宅男、技术控、键盘侠喜欢的去关注光影有迹微信群,免费弄几个吧。


       天罡北斗七星剑阵,按照道教的养生修炼之道,此图有定位的功能,面对满天星斗,可以按七星图上的不同时节、不同方位,朝着不同的星斗练功,从中接受大自然中对人类有益的生命物质,有利于养生和健身——淡然,我是来秀H1拐角灯的!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02 编辑

五转,路遥知马力,日久见月新。

       正所谓:兵马未行,粮草先动。H1拐角灯虽然有标配电池,但是一次性的,对于反复测试手电不方便。所以用手里耐杰16340锂电作为代替,标称750mah容量,实测670mah放电量。


       亮度变化、电路特性,拐角灯距离照度计1米,实时跟踪数据解图:开机瞬间升至1700lux照度,此时最亮,然后缓慢下降至1500lux,期间眼睛是无法看到亮度变化的。在约3分钟后,亮度明显变化,而且是非常奇怪的渐变现象,从照度图中也可以看到:数据380-500(采样频率2/秒)之间60秒,照度从1500猛跌至500,亮度明显变弱。(后来从厂家处得知:中、高与Turbo档位采用渐变点亮、渐消关闭,缓解外部光线度突变对眼睛带去的视觉剌激。另外:基于运行时间的主动热管理,极亮模式下,前3分钟输出最大亮度,在随后的1分钟内,缓降至高亮度挡位)


       该图更好的揭示了H1拐角灯亮度渐变的趋势。话说ps中有渐变工具,应该和这个是一个原理,不过这拐角灯是动态渐变,挺有意思,感觉很高端流弊的样子。


      真恒流电路:高亮挡位(180lm)不会降挡,可以一直恒流,好处就是亮度稳定,效率高,结合无频闪的电路驱动,提供高质量的照明需求,对于长时间使用,且仔细观察寻觅物品很有帮助。无频闪、无噪音的恒流电路一直都是欧莱特的强项,比那国内前三的f记和n家频闪门、电流音或7135要强的去了。


      实测:H1拐角灯在使用670mah容量锂电池的状态下,可以保持180流明高亮挡位续航时间为1小时55分钟,然后降档到中亮挡位。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12 编辑

六转,雾里看花花也醉,水中望月月不明。

      温度、安全性测试:H1拐角灯500流明极亮档,堪称发烧挡位,一般应用不到,应急情况下可短暂使用。热电阻感应探头贴合手电头部,室内起始温度22度,5分钟后达到40度,然后开始缓慢下降。结合前面所测的3分钟降挡曲线,说明该手电最高温升约20度,夏天使用要注意防烫!


      模仿温度骤变防水测试:室外,打开极亮挡位升最高温度34度,立刻丢入1.5米深约5度的冷水中。一分钟内温度下降30度,热胀冷缩瞬变考验手电头部按键的防水能力,1.5米深水压接近ANSI标准定义IPx8级2米防水要求。其实我觉得超过1.5米水深,对人体不够安全,真要掉这么深,还是生命最重要,手电无所谓了。在5度的冷水中反复开关,手电没受影响,然后5分钟后取出,手电正常使用,我最担心的尾部螺纹进水没有出现,看了下尾部螺纹末端加工的很平滑,拧紧时大概能和尾盖紧密配合,但是我还是对这个3圈半的螺纹耿耿于怀,谁知道长时间泡在水压里会不会进水呢?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16 编辑

七转,七星堆里探七星,照度仪中寻迷踪。

         此段探索发现,三谈色温的那些事。作为一个玩了手电20年的爱好者,从小时候的黑灯瞎火出现的虎头手电,带来温暖阳光感觉。经啪啪响的强光光柱使我震撼、兴奋,到现在对led的痴迷、深陷,一路走来,越来越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手电!在我眼中3a 3b 3c类似午后的光照,是我最喜欢、看得最舒服、清晰的色温,而且也是广大手电发烧友经过实践认可的。比如下图中,最常用的2个c8和3个中头,都是中白光,而且外形相似的3把中头,色温分别是3a 3b 3c,前面被照的H1拐角灯也是这样的,细节、立体感如图所示。


         看看H1拐角灯和其它手电一起对比的光色,这小玩意和光杯中远射投出的出光角度显然不同,大泛光大角度。


         实战显色性:一般来说色温越低,显指越高,看的越清楚,但是太低的色温会导致严重的色染现象,容易误判物体颜色面貌。尤其是led虽然有高显色的品种,但是光通量远不如普通led,而且发热厉害,仅适用用拍照补光。每年的夏天,我都会晚上抓些知了猴来美味家人,手电是必备工具,时间长达3-4小时的连续使用,色温中白(3abc)是必须,3a多些红光更容易辨别知了猴或皮。2a电流最高档约600流明,每天的成果最多时囊获200只,面对几乎清一色的傻白照明竞争者,他们都输的底裤脱掉(同时间捉不到一半),还不知咋回事?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22 编辑

八转,八仙过海,各显光通

         为了说明色温的实际使用差距,本人参照科瑞led参数,找到一款和H1拐角灯性能差不多的手电相pk,来验证显色性和适用性。此款不锈钢手电自己diy的,最高挡位1a电流,xml2 t6 bin,中档会降至0.45a,光通量约180流明,和H1拐角灯高档基本一致,区别是色温正白pk中白,普通光杯pk透镜。


         手电亮不亮,差别怎么样?怎么去选择?说白了就是你怎么看到的光,是反射还是直射。这张图演示是你使用照明工具看到的反射光。而下一个图是反光碗折射后你看到的,其实也就是当你使用手电时,别人看到的情况。所以你要考虑是自己在用,还是给别人看?所以,白光刺眼、亮适合给别人看、亮骚!


         相同距离、相同亮度下的白光和中白光,照明效果图:由于白色是18650小直手电,光杯偏远射,所以中心要亮的多,但是清晰度不如中白光。


         相同照度,不同距离下的白光和中白光,照明效果图:根据相同的300lux照度调整距离远近,一起投射到树干上,这张图更清楚的分辨出不同色温的照明效果。


         再看看微光下,一根鱼漂的穿透力,明显看出白光偏蓝,黄光更容易看清、分辨,立体感强。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27 编辑

九转,天长地久,明月几时有?

          H1拐角灯亮度,高(180lm)、中(60lm)、低(15lm),5米距离照明效果对比图:低档能看到反光碗和架子。   


          H1拐角灯亮度,高(180lm)、中(60lm)、低(15lm),10米距离照明效果对比图:低档隐隐约约能看到反光碗。


          H1拐角灯亮度,高(180lm)、中(60lm)、低(15lm),15米距离照明效果对比图:低档已经看不到反光碗了。


          H1拐角灯亮度,极亮挡位(550lm)光斑图特写。


          H1拐角灯亮度,极亮挡位(550lm)应用组图。


          最后提示:olight H1(灵狐)除了以上所说的常规高中低、极亮档外。还有两个隐藏的挡位:sos求救信号和2流明月光亮档,分别是关机下的三连击和长按。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30 编辑

是非功过—留有后人说(结束语)

       手电作为一个照明工具,伴随我成长了几十年,杂七杂八也拥有了不少,看看哪一款都有一段难舍的记忆。出去散步或家用我喜欢带抱夹侧按的小直手电;有时为了夏天夜里,长时间捉获知了猴 ,我更喜欢中白色温的中头手电;到了河边、丘陵、山顶,我更偏向于大头远射走四方;(*^__^*) 嘻嘻……——总的来说,我就是一个实用派吧。

       因为灯带来了光,而光是万物之母。光既是色,色既是光,菩提本无树,世界亦无色......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27

本帖最后由 大阳神 于 2016-11-30 15:32 编辑

谢谢收看!欢迎到兔子家园一游......因为那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a合金弹头a 发表于 2016-11-30 14:29

楼主不地道,地板都不给留http://www.shoudian.or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8.png

大阳神 发表于 2016-11-30 14:39

a合金弹头a 发表于 2016-11-30 14:29
楼主不地道,地板都不给留

弹头兄弟好,{:5_641:}

阿怪zai路上 发表于 2016-11-30 14:40


阿怪zai路上 发表于 2016-11-30 14:41

再插http://www.shoudian.or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www.shoudian.or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http://www.shoudian.org//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03.png

luopeng 发表于 2016-11-30 14:46

16340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word哥:水陆两栖,欧莱特H1—适合复杂地形下的作战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