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d谈造型效率1,电筒头部的效率
本帖最后由 toud 于 2009-6-28 21:06 编辑很多人谈自己买电筒的原则,我本来是没有总结过自己买电筒的原则的,但近来思考较多,发现一些原则实际上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挑选电筒。其中高效原则影响我较多。
电筒被我们注意到的的效率有很多,LED发光效率,电路效率,导电效率,散热效率,反光杯的反射效率,镜片的透光效率等。今天我只谈造型效率。“造型效率”,我自己创造的短语,就是用1减去(由于电筒的设计给体积和光通量上造成的负担占总体的比例)。
在筒头部分,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光杯最大内径(有效直径)占电筒头部外径的比例,或者二者面积的比例,当然除了0和100%,同一电筒用直径和面积表示的数值不同。这个好理解,皮薄馅大就是效率高,皮厚馅小就是效率低。因为电筒是用来照明的,而大反光杯在聚光上具有先天优势,是直接为光服务的部件。而电筒外壳只是固定和保护作用,极端思想,如果不用外壳也可以,那么效率就接近100%。皮薄馅大的筒头,让人看上去更舒服,确定了这样的设计取向,在反光杯直径确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筒头直径,为携带带来方便;在筒头外径确定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聚光。
第二点更好理解,就是头部压圈挡光。虽然压圈也会反射一部分光,但绝不如不挡光的效率高。好的设计,头部压圈一点光都不会被照到,或者只照到很少的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反光杯有效直径可以比电筒压圈直径小一些(范例:Fenix TK20),但这样又影响了第一条效率,也影响电筒外观的视觉效果。所以二者之间平衡最重要。但有一些电筒不是因为反光杯比电筒压圈小,而是压圈太厚影响第一条效率,这就说不过去了。比如一些攻击头电筒,压圈挡光太多,我认为是完全不对消费者和环境负责任的表现,消费者的花钱买来的能量都被消耗到了筒身上。
不知大家挑选电筒时是否注意到了这两个效率问题,当然有些电筒这两条效率都不高,却仍然很有魅力,挡不住人们购买的狂潮。这一点我不反对,只希望以后各位设计师们能将这两条效率和吸引人的外观结合的更好。
附几幅图片,大家看看它们的这两点效率。下次咱谈谈反光杯的效率。 嗬嗬,没错。。。有效口径尽可能的大 但我更在意手电的坚固,拿到手中有安全感。 e3 和钛小直在这方面做的就很理想 在LED电筒上,Q5与R2只差只有十几流明,一个镜片压环就挡了若干光通,虽没有专门测量过,估计要大于这个数。可大家似乎对于这个差别熟视无睹,一味追求高级LED,这样的思想难道不扭曲吗? 嗯.我早两年就坚持这个原则,最大光通量输出设计.但也不是尽筒身用最大的光杯,还要考虑耐用程度.例如意外摔落等造成损伤. 壳体太薄,玻璃太浅,结实程度就会下降。 本帖最后由 toud 于 2009-6-29 01:42 编辑
有一定强度就行了,就像显示器或Mp4的窄边大屏,或日本汽车厂家的“机器占用最小空间,给人提供最大空间”思想。有些电筒的设计显然强度是过剩的,看起来很憨傻。
看看这里,强度还是挺够用的,谁平时这么用电筒。http://www.candlepowerforums.com/vb/showthread.php?t=233856 楼上的手电很有沧桑感 图很美 电筒的头部很重要 可以说精华都在脑袋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