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王

请问啥操作系统这么高级?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0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0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雨冰风 于 2011-1-30 15:54 编辑

多次复写的数据还是有办法恢复的,之前看过一个文章,FBI有这个技术,包括被打碎,并在火中烧过的硬盘盘片碎片上的数据都恢复出来了。只是恢复的成本是硬盘原价值的千倍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5-2-8 20:15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3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6-5 21:34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1-3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闻也没有说的太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不可能,硬盘上数据不是0就是1,就这两种状态。
    又不是下面有张有字的纸,我再覆盖一张,然后把上面那张拿掉,下面一张还在。
    龙王 发表于 2011-1-30 11:41

    看来你不太懂分区表。简单的说,一般所谓的的删除文件只是把文件名的第一个字母换成一个特殊符号,表示其所指的开始到结束区域的内容无用了,磁盘空间被释放,以后的文件可以使用这个空间。所以有很多反删除软件可以恢复文件。如果后来这个区域被新文件占用,或者使用了wipe out之类的软件,那么文件所指向的区域才会真正的被覆盖,无法恢复。

    windows菜单里的删除只是把文件移动到特殊文件家里,和上面说的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3-1-22 10:37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1-1-3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0-12 10:35
  • 签到天数: 78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1-1-3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
    哪位给个源头链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硬盘磁头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数据,拷贝进原来没有数据的新盘和拷贝进据盘覆盖掉原有的数据,是没有分别的,因为磁头所读取到的数字信号都是一样的。但是对于磁介质晶体来说,情况就有所不同,以前的数据虽然被覆盖了,但是在介质深层,仍然会留存着原有数据的“残影”,通过使用不同波长、不同强度的射线对这个晶体进行照射,可以产生不同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信号,就可以刻帮助我们“看到”在不同深度下这个磁介质晶体的残影,根据目前的技术,大概可以观察到4~5层,也即使说,即使一个数据被不同的数据重复覆盖4次,仍然有被“深层信号还原设备读出来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操作成本无疑也是非常高的,也只能用在国家安全级别的用途上,目前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几个国家拥有这样的技术,只有极少数规模庞大的计算机公司和不计成本的政府机构能够拥有这样级别的数据恢复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进行一次地格式化,想恢复数据还是有办法的,只是难度非常大,成本很高。需要1个bit1个bit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王 于 2011-1-30 22:04 编辑
    看来你不太懂分区表。简单的说,一般所谓的的删除文件只是把文件名的第一个字母换成一个特殊符号,表示其所指的开始到结束区域的内容无用了,磁盘空间被释放,以后的文件可以使用这个空间。所以有很多反删除软件可 ...
    rocky123 发表于 2011-1-30 21:03

    你看错了吧?我是说数据区覆盖啊,光是文件分配表里面删了当然是可以恢复的,DOS里还有unformat呢。不是有人说数据区几次覆盖后能恢复吗?我是针对这个说的。看来这个技术还是有啊,但是我相信在中国肯定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22 17:15
  • 签到天数: 67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1-1-3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一篇文章,虽然存在理论可能,但是要完整还原出一个文件几乎是不可能的。

    深层数据恢复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跟很多其他因素相关联,但是让我们暂时撇开所有其他因素,回到磁介质这个根源,就会发现深层数据恢复基于这样一个原理:即一个原来拥有0信号的磁介质晶体,被写入1的信号后(这里假定这个磁介质晶体是晶体A),跟一个原来是1信号,同样被写入一个新的1信号的磁晶体是不同的(这里假定这个磁介质晶体是晶体B)。虽然两者在磁头读取的情况下,读取到的都是1的信号,但在借助另外一些手段来检测的情况下,会发现其中确实有点不同。我们都知道,带电的粒子在磁场里会发生偏转这个物理现象。同时,我们可假设有一个带电粒子,从上而下打进硬盘的盘片,这时,有3种情况发生:第一,粒子穿过盘片;第二,粒子被反弹回去;第三,粒子留在了盘片里。那么,结合上面说的两种现象,如果我们用一种带电粒子,甚至用几种不同的带电粒子,分别去打击晶体A和晶体B,会产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最后的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这个前提条件是必须找到合适的粒子种类,让它们在击中不同的晶体后能产生足够明显的不同反馈现象。另外,我们也知道,射线在从某个密度的介质进入另外一个不同密度的介质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现象。正是利用了这种现象,实验人员可通过设计出一个特定的空间,在其中分别充满了一些不同密度的介质,让射线通过介质的时候产生折射,像放大镜一样把射线微小的变化放大,以便于仪器捕捉其中的差异。当然,这只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剥掉所有其他因素而构造的理论模型,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这里说的跟实际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大家也不要期望这么简单就可生产出深层恢复的仪器,“高手”们也不要在这里抬杠了。

    现在,要解决深层恢复的问题,主要的难度有两个。第一,通常,要探测到磁介质晶体足够深度的信息,就需要穿透能力比较强的粒子,但非常矛盾的是,通常穿透能力强的粒子都不容易被干扰和涉动,而且也不易被仪器捕捉到,这就为观察带来了困难。打个极端的比方:中微子的穿透能力非常强,可轻而易举地穿透整个地球,但正是因为它的穿透能力太强了,目前的任何科学技术手段,都无法确保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捕抓到中微子。第二,要区分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无效的反馈信息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其中牵涉到非常多的问题。譬如制作磁盘的物质、磁介质种类等,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确定所需要的有效特征信息。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是深层恢复的基本理论依据。

    如果我们假设现在可观察到擦写两次后的数据,那么,由于每个晶体的情况不是0就是1,就会出现2的3次方,即8种可能。

    情况一 情况二 情况三 情况四 情况五 情况六 情况七 情况八

    第二次擦写 0 1 0 1 0 1 0 1
    第一次擦写 0 0 1 1 0 0 1 1
    原始信号 0 0 0 0 1 1 1 1

    我们只需锁定这8种不同情况下的反馈现象,那么不管磁晶体信号是否受到其他干扰,只要出现了8种情况中的一种,就对应着一种确定的数字信息。通过一次全盘的扫描,记录下全部的数字信息,经过顺序排列,就产生了整个磁盘的数据信号列表。假设信息排列如下
    晶体1信号 晶体2信号 晶体3信号 晶体4信号 晶体5信号 晶体6信号 ……

    第二次擦写 1 1 0 1 0 0 ……
    第一次擦写 0 0 0 1 1 0 ……
    最原始信息 1 1 0 0 0 1 ……

    那样,只要全部串起来,就等于通过一次扫描得到了磁盘上三层的数据。至于如何把这些0和1还原成有用的数据,那就要通过软件,用算法还原了。算法越好,还原的程度就越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4-5 09:56
  • 签到天数: 10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1-1-30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版不能讨论时事,这是对“心情版”的一种讽刺。被删过几次帖的一定有这种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31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直接用del或者rm命令呢?又或者干脆用16进制编辑器编辑硬盘文件分配表,然后将数据区填零呢?
    龙王 发表于 2011-1-30 11:38




    龙王,

    我刚想了一下,如果他使用的软件数据库一般也会加密的,从DOS下去DEL某一个数据也不行呢,除非把整个数据库一起DEL吧.....

    这样删什么手尾也没有了......

    就算还原也不知谁干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2-1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在老美不是有几个为了彻底销毁硬盘数据用那个镁热法直接化掉{:1_2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4-10-20 14:2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2-1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1_246:}天朝,不必当真

    不过

    理论上这类系统应该都基于一个数据库系统

    而数据库系统通常都是有日志的

    所以

    也许是我太好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2-5 08:04 , Processed in 0.137119 second(s), 5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