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L”型手电是在二战的电影中,独特的造型,挂在胸前解放双手,觉得是个挺实用的设计,后来陆陆续续见到过不少款“L”型手电,总觉亮度不是很高。机缘巧合之下经朋友介绍了解到XTAR今年新出了一款最高亮度1000流明的“L”型手电,并配有头灯带,对于我这个头灯控、手电控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组合。 拿到手后是个不大的环保纸制包装,正面印刷着XTAR H3的简要参数,包括所使用的LED及最高亮度等。
在包装的侧面印有适用环境提示
而包装的背面印有详细参数数据 打开包装,手电、头灯带、说明书、备用防水圈和保修卡是所有的标准配件。
XTAR H3 全长10.5cm,不安装电池时52g,对于使用18650电池的手电来说,算是标准的小身材。
灯头最宽处直径2.6cm,背后有4道宽大的散热鳍,边角都做了磨圆处理,并不刮手。
灯头上方是直径13mm的防水硅胶按钮,采用了电子开关,点触即开。
灯头直径2cm,采用了不锈钢压环压紧。 XTAR H3采用的是一颗美国科锐(CREE)公司所生产的XM-L2U3 LED,并配有双面防反射镀膜钢化玻璃,最高亮度达到1000流明。
灯头的下方链接筒身处用激光刻有XTAR标志。 筒身直径最宽22mm,设计有6道等比例防滑螺纹,无论赤手还是戴手套,防滑效果都很不错。
其实这里不光是防滑螺纹,也是头灯带的固定位置。 通过头灯带上的软橡胶组件,可以将H3固定在防滑槽内,并可以180°照射角度调整。
筒身的背面装有长度6.7cm的超长抱夹。这个长度我非常喜欢,因为我大部分的腰带都差不多5cm宽,普通手电的抱夹都比较短,夹在腰带上只挂住一大半还是不太放心。但H3所配的抱夹个人感觉稍微有点偏软,如果用料能再厚一点,弹力更大一些就完美了。 “L”型手电通过抱夹,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解放双手,夹在腰带上、背包肩带上都十分方便。
H3的尾盖直径2.4cm,雕刻有防滑滚花
而底部印有手电型号及出厂唯一编码。外圈的“WARBOY”是H3的小名吗?是不是为了纪念第一款“L”手电,在二战中闻名世界的TL-122而起了这个名字? 打开尾盖可以看到负极镀金触点及桶身内的正极触点。
手电筒身采用了细牙螺纹,行程2圈半,壁厚1.5mm左右。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可以作为头灯使用,所以在保证正常工作强度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了轻量化。 在说明书中厂家标注的防水等级为IPX8级,整个手电有可能会进水的地方应该有3处:灯头、灯头按钮及尾盖 (桶身与灯头处可能厂家出厂时已经胶死,无法拧开)
筒身尾部的防水圈较大,拧开尾盖可以看见其外圈直径大于桶身,防水没有问题。而灯头打不开,只能在水中进行浸泡测试。 打开手电,灯头泡在水里,经过30分钟手电依然工作正常。 H3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当手电关闭时: 1、 单击按钮,打开手电,自动进入上一次关闭时的亮度 2、 双击按钮,打开1流明月光档 当手电打开时: 1、 单击按钮,关闭手电 2、 长按按钮,手电在极亮档、高亮档、中亮档和低亮档位中循环 3、 双击按钮,进入1流明月光档 H3采用了橘皮光杯,且光杯较浅,泛光效果不错,下图为H3作为头灯最高亮度照射50米左右的效果。
XTAR H3共有5个档位: 极亮档 1000流明 高亮档400流明 中亮档200流明 低亮档70流明 月光档1流明 在实际使用中1000流明极亮档发热较快,1分半钟左右灯头已经烫手,H3内置有温控元件,当灯头的温度达到60°后会自动缓慢降低手电功率而达到降温效果。 400流明档散热效果不错,打开5分钟只有温热的感觉。 下图为H3挂在背包肩带时照亮前方的效果
对于户外撒野,我一直头灯情有独钟,家里大大小小使用各种电池的头灯有4、5个。户外夜间搭建帐篷、找东西,解放双手可以更加方便,效率更高。而这种习惯也延续到我的日常生活,出门时腰上带着一只手电,包里总带着一只AA头灯。可是,在城市的生活中,夜间带个头灯总让人觉得是异类,难免有些尴尬。如今H3解决了我的困扰,日常携带可以挂在腰上,走夜路时可以夹在背包肩带照亮前方,包里装着头灯带备用,足以应付各种照明需求,非常方便。 XTAR H3的设计确实不错,亮度足够,档位丰富,使用方便,但个人认为还有可以提升的地方,例如: 1、 尾盖的空间较为宽敞,可以加装磁铁,成本不大,又多了一个磁吸功能。 2、 作为户外使用,SOS功能不一定能用到,但是一定要有。 3、 和手电的做工相比,抱夹显得略微单薄,建议再用厚一点的原料。 4、 不知道是不是我头大,头等待已经调到最大,稍微有点紧,长时间佩戴有点像紧箍咒,带在我媳妇头上尺寸正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