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r7519
发表于 2010-4-29 22:05
看得我都想收一支F记的了哦!!
funder
发表于 2010-4-29 22:32
外面的氧化层可以向外辐射热量(因为没有传导),内壁则通过接触来吸收热量,最好是不要氧化。
M82
发表于 2010-4-29 22:42
发现很多知识吸收{:1_267:}
juplin
发表于 2010-4-29 22:43
65# muscel
北斗将热传导与热辐射的观念搞混了,
他说铝合金在没有做加硬阳极氧化前,其散热效果是钛的13倍,
指的是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是钛的 13 倍,
但是导热系数再好的材料碰到导热系数几乎为 0 的空气,热还是传导不出。
这时手电筒表面散热的决定因素是在热辐射,黑色氧化层有助于热辐射。
2go
发表于 2010-4-30 09:38
长知识了
funder
发表于 2010-4-30 09:41
65# muscel
北斗将热传导与热辐射的观念搞混了,
他说铝合金在没有做加硬阳极氧化前,其散热效果是钛的13倍,
指的是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是钛的 13 倍,
但是导热系数再好的材料碰到导热系数几乎为 0 的空气,热还是 ...
juplin 发表于 2010-4-29 22:43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铝合金手电的外壁都是氧化的,内壁有的氧化有的钝化,内壁氧化对散热不利。
ManChow
发表于 2010-4-30 09:50
65# muscel
北斗将热传导与热辐射的观念搞混了,
他说铝合金在没有做加硬阳极氧化前,其散热效果是钛的13倍,
指的是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是钛的 13 倍,
但是导热系数再好的材料碰到导热系数几乎为 0 的空气,热还是 ...
juplin 发表于 2010-4-29 22:43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Juplin is correct
liyao
发表于 2010-4-30 10:00
占位学习~~~~~~~
kee
发表于 2010-4-30 10:06
本帖最后由 kee 于 2010-4-30 10:09 编辑
钝化和氧化用啥区别??
钝化膜和氧化膜在散热效果上差距有多少,所占比例有多少,请例举数据
juplin
发表于 2010-4-30 10:47
铝合金手电的外壁都是氧化的,内壁有的氧化有的钝化,内壁氧化对散热不利。
funder 发表于 2010-4-30 09:41
手电内壁的接触导热指的应该是内壁接触电池吧,
内壁直径为了与电池外径兼容,一般都会稍大于电池外径,
手电内壁与电池塑料外皮的实际接触面积只是小部分,其它仍是空隙。
电池塑料外皮、空隙、以及氧化或钝化的内壁这三个因素加总后,
内壁的氧化或钝化这单一因素对手电内壁接触导热的影响就没那么大。
而且钝化的内壁就我的理解是不绝缘的,
不绝缘的手电内壁遇到锂电池漏液将造成短路、爆 炸的危险,
CR123A 一次性锂电池漏液的机率不算小,
以 CR123A leak 这两个关键词搜寻 CPF,
可发现许多 CR123A 锂电池漏液、爆 炸的帖子,
其中包括著名的 SureFire 123 锂电池,
这里只列出其中一个最有名的帖子给大家参考
http://www.candlepowerforums.com/vb/showthread.php?t=124776
钝化的内壁即使对手电内壁接触导热稍有帮助,
但是值不值得冒锂电池漏液、短路、爆 炸的风险值得深思。
ManChow
发表于 2010-4-30 10:53
钝化其实都是氧化的一种,我理解的是,钝化更多考虑的是耐腐蚀,而不单单以散热为出发点
juplin
发表于 2010-4-30 11:28
钝化对应的英文是 chemkote 或 chemcoat
chemkote 的特性在 CPF 的下列帖子写得很清楚
http://www.candlepowerforums.com/vb/showthread.php?t=153780
耐腐蚀、导热、导电
ManChow
发表于 2010-4-30 11:31
我的观点是,钝化、氧化、什么化也好,在手电不同部位的处理都有不同的目的,包括导热、导电、耐腐蚀及耐磨。
就光以筒身和筒头联接的螺纹来说,我理解的是,通常都不作任何氧化处理的。其原理在於,不管谈导热、导电,筒身和筒头联接当中,接触在一起时,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同一物质互相紧密接触,看成为一体化,当中没有任何Resistance。但是,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螺纹不耐磨。
以SF 6P 为例, 新版旧版也不尽一样的,现在最新的6P,灯头螺纹及灯头内壁、螺牙,是完全氧化的,考虑就是螺纹的耐磨;而简身内壁则仍然是钝化处理,不是以散热为首虑,而是耐腐蚀。
ManChow
发表于 2010-4-30 11:32
钝化对应的英文是 chemkote 或 chemcoat
chemkote 的特性在 CPF 的下列帖子写得很清楚
http://www.candlepowerforums.com/vb/showthread.php?t=153780
耐腐蚀、导热、导电
juplin 发表于 2010-4-30 11:28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Juplin兄,chemcoat 就是 chemical coating
juplin
发表于 2010-4-30 11:41
78# ManChow
了解了
Thanks {:1_217:}
xufeng
发表于 2010-4-30 11:53
进来学习的。
ManChow
发表于 2010-4-30 11:58
从成本考虑上来说,SureFire确是有其出彩的地方的,就以SureFire 6P的筒身为例,在金属表面工艺上,就作了三种处理:
1. 外表及灯头螺纹 - 氧化 (耐磨)
2. 内壁、尾部螺纹 - 钝化 (耐腐蚀)
3. 内壁上部与灯杯负极弹簧接触处、尾部截面 - 车光处理(导电)
qwqywl
发表于 2010-4-30 13:05
SF的确是好手电,也的确是贵;就设计理念来说国外手电与国产筒子的差距不小,我更欣赏Streamlight的设计
led143
发表于 2010-4-30 14:15
riva
发表于 2010-4-30 18:02
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对于led电筒而言,主要散热方式是热量由led核心向基板再向筒身传导,并通过筒表面和空气间的对流以及筒身向外的热辐射来完成的。而电池发热通常情况下只是很小一部分,可以忽略。黑色氧化层有利于增加筒身的热辐射能力,光滑的氧化层能增加筒头和筒身的有效接触面积,减小两者之间的热阻,这两个因素对散热是有帮助的,氧化层的不利之处是其热阻远远高于铝合金,好在氧化层越薄,其热阻也越小。对于大厂而言,诸如有效接触面积、材料热阻、镀层厚度对热阻的影响等等都是经验值或已知量,因此设计师在手电图纸设计阶段就已经能够粗略估算出不同氧化方案的成本和该筒子的散热能力了。
对于发烧友而言,即使有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数据,因此很多事情只能定性而不是定量地分析,结果最后谁都说服不了谁。好在讨论交流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往往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