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素质决定一切
有道理 国产的我只玩狼眼 对别的牌子没兴趣
不错的,说的有一腚的道理。。
hanan_tomas 发表于 2012-8-24 1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句这么说的,和大家分享之:你我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我的中国。你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我是什么 ...
还在上学吗
说的有道理啊!
dww119 发表于 2012-8-24 22: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在上学吗
想回到幼儿园,那里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多纯洁呀。
{:1_292:}
本帖最后由 hanan_tomas 于 2012-8-24 23:08 编辑
cappuccino190 发表于 2012-8-24 2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创新,都是打算捞一笔的想法,短时间会挣钱,但是长远看会毁掉在这个行业里面中国制造的口碑……
君不 ...
局外人评论中国企业,往往会把一些时髦的词挂在嘴上,比如“创新”。
但是他们往往理论脱离实践,一方面对“创新”二字的认识模糊而宽泛,另一方面满脑子充满理想主义。
有些人简单认为创新仅仅指基础科研的创新、产品开发的创新。我这里说几个名字,大名鼎鼎:
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
三者哪一家不是拥有大量专利的公司?哪一个不是曾经靠着创新发展壮大的?他们现在处境的分别是:
破产、渠道崩盘 + 退市、出售移动业务 +中国研发中心大裁员
继续说,拿小日本说说:
索尼、松下、夏普
那可是得到了史上巨亏啊。小日本,不去怜悯它们。
话说回来了,没有一家企业不喜欢创新,如果创新能够得到竞争优势。
中国数量最多的是中小民营企业,经商环境十分糟糕,就拿一个税收来说,痛楚指数就不低。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做到什么?不复杂:生存。
没有生存谈何发展?没有发展谈何创新?
想捞一票?你也得有本事捞得到嘛。
绝望之中能看到希望。至少在手电行业中,有些企业是有追求的,也不断尝试着各种程度的创新之举。如果谁没看到,那可不关别人的事哦。
一切还得要市场说话。
如果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劣势,那么不论怎么感到委屈、怎么愤怒,都得自己吞下。是吧?
华尔街日报有关创新的一篇文章觉得不错,推荐:
当“创新”被滥用
2012年 06月 04日 07:27
http://www.cn.wsj.com/gb/20120604/mgn073921.asp?source=whatnews
{:1_303:}
呵呵,还有一个大厂
奥林巴斯,100多年的相机生产商,财物大造假,如今面临破产
飘过 发表于 2012-8-24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可是核心技术led不是中国的。而且现在手电厂家完全不顾中国的国情,个个手电全是暴利! ...
一段简单的推导,可以发现一个悖论。
1. 中国人喜欢扎堆。
2. 没有核心技术的领域容易吸引巨量投资。
3. 接着会形成极大的产能,导致产能过剩。
4. 在高负债率、财务成本、库存之下,企业会打价格战。
5. 产品的价格会逐步降低,直至亏损。
举例:今天的光伏行业、风电行业、造船业、服装业、电商(电商这几天的事大家都知道,京东不说了,看看苏宁电器的股价,腰斩)。
推导结束,看看手电业:
飘过 筒友认为是暴利,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前面所述规律呢?
当然,手电企业的利润是否是暴利我不清楚,没有哪家企业给我看过财报。{:1_292:}
我还是觉得生存不是粗制滥造或者抄袭的理由,那样只是在透支未来,透支中国制造的信誉。
你所罗列的濒临破产的那些企业也没有道理,一个企业不会永远辉煌下去,当企业做大的时候想转身更难,稍微一个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走向破产之路,不管这些公司最后的结局如何,它们曾经辉煌过,它们所创造出来的专利和成就也继续服务着大众,它们不会白死……它们值得尊敬
但是一位的抄袭不会赢得尊敬,也不会迎来成功,凭着企业的良心做出来的产品才会赢得顾客最终的信赖,东西做的好,成功机会更大,走同质化的道路没有前途,要么在寂寞中死去,要么沦为别人的代工厂
不再多说,这是一个81年生,在500强企业内作为一个硬件系统test leader的实际感受
hanan_tomas 发表于 2012-8-24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段简单的推导,可以发现一个悖论。
1. 中国人喜欢扎堆。
前半句话看来你是同意的,后面的不解释!你看看动辄3000,少则7百多的筒,其实大部分购买者心里价位在100到150之间,好点的在200左右!
飘过 发表于 2012-8-25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半句话看来你是同意的,后面的不解释!你看看动辄3000,少则7百多的筒,其实大部分购买者心里价位在100 ...
很简单就能解释清楚的呀,3000 元不是让你我买来玩的。为什么一直以为数千元的筒子是给民众用的捏?那只能用隔行如隔山来解释了,特殊行业需要用这种筒子。
不止 7 百元的筒子我倒是看见 SF 一大把,塑料的那个还半个 7 百的。米国货,唉…… 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呐。
cappuccino190 发表于 2012-8-25 0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是觉得生存不是粗制滥造或者抄袭的理由,那样只是在透支未来,透支中国制造的信誉。
你所罗列的濒临破 ...
任何东西都不会成为“粗制滥造或者抄袭”的理由,这点你的观点和我是一致的。
要点一:
行业虽然呈现一种静态,但是行业内的各个厂家是动态的,一个词就能解释——“优胜劣汰”。有兴趣的话数数论坛上面这一小部分行业内的代表者,看看最三年持续活跃的有几家?
有幸 N 年前毕业之后做过捉虫的事儿(debug,话说好怀念啊,现在早忘光了)。
技术做久了思维有局限,不容易观察社会和市场,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技术之至上。毕竟,和人打交道、和市场博弈,和与机器打交道是不同滴,机器很单纯,不有句名言嘛:犯错的永远是人。
前面举了一些例子,都是 500 强,呵呵。
至于后来破产的企业是否值得尊敬,这是另一个话题,不展开交流了。不过就我自己的观点,只能给一声叹息。为什么?之所以你死了,因为别人把你干掉了,干掉你的那个才值得尊敬嘛。
要点二: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丛林法则,这个法则是冷血的、现实的、拒绝理想主义的。体现为一个词就叫做:竞争
理想很美好,竞争很残酷。
要相信市场,绝对的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所谓“良心”啊、“尊敬”啊这些东西,其实都包含于此。在市场中,谁敢说“我要做没良心”、“我要做很无耻”,然后产品卖得很好、利润哗哗的?{:1_292:}
飘过 发表于 2012-8-25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半句话看来你是同意的,后面的不解释!你看看动辄3000,少则7百多的筒,其实大部分购买者心里价位在100 ...
看得太快,疏忽了后半段关于心理价位的。
我觉得你的结论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没有代表性。
原因是样本空间太小。
大幅破发的 Facebook,据说人均好友 120 人,那么一个人吃撑了才能得到 120 个数据,勤奋些多上论坛交流的,我想数据最多扩充一倍吧。要得到有切实的数据,可能要请盖洛普、麦肯锡、埃森哲、波士顿等出马了。
不过你给出的数据“100到150之间,好点的在200左右”,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这么说:“这个价格范围内的筒子,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大部分。”
仔细分析这个结论,其实能发现是从纯粹使用角度出发来衡量的,但忽视了用户的体验价值,包括自我满足(简称 YY)、操作上的体验、审美上的需求、炫耀的需求等等。用交通工具来对比就一目了然了,从 A 处到达 B 出,有轮子能跑的东西就能达到目的了。有此也产生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社会问题,究竟是在单车上笑呢?还是在宝马车上哭呢?此外还涉及到用户的理性与否、收入、社会地位等等,很复杂。
用户的体验、心理感受,决定了品牌的附加值,这些年在大陆发展迅猛的奢侈品业可见一斑。其实 LV 的包包就那么金贵?去年有件乌龙事,Gucci 总裁爆料一个 LV 包的布料成本人民币 50 元。可街上、公交车上还是大大小小的噢捏桑、噢巴桑趋之若鹜,背着正品的、山寨的,各个不亦乐乎。里面不过就是钱包、卡包、化妆包、手机等等,哦对了,还有 xx 棉、xx 垫。{:1_292:}(邪恶一下)
天下文章一大抄
飘过 发表于 2012-8-25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半句话看来你是同意的,后面的不解释!你看看动辄3000,少则7百多的筒,其实大部分购买者心里价位在100 ...
完全赞同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