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ch
发表于 2009-6-18 09:23
嗯,如果抛物线不变的话,过度加深光杯会造成光杯损耗吧,如果过度加深的部分不按照抛物线曲线来设计的话,长出来的部分反而会将已经变为远射光的一部分给反射成范光,可以这么理解吧~
光斑好不好看抛之一边,如果 ...
icebird_lulu 发表于 2009-6-18 08:39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我认为,对LED来说,加深光杯会减弱泛光,而增加中心光斑亮度,这是确定的。只是加深的程度受抛物线方程的限制,不能无限加深,另外就是加工精度问题,径深比越小,对加工精度要求越高,如果超过设备精度极限,那么实际加工出来就不是想要的抛物线了,就会适得其反,聚光反而会变差。变差的原因是因为实际的截面曲线偏离了抛物线,另外,径深比减小后,镀膜造成的曲线的变化也变得明显起来,镀膜也是有厚度的,而这些参数都是很难精确控制的。就算你是按抛物线设计,实际作出来是否真是抛物线,恐怕由不得你,所以,有时需要反复修正加工设备程序,直到曲线拟合程度最佳,且能够补偿镀膜带来的影响。还有,大量生产后,还要考虑刀具磨损造成加工精度的偏差,甚至车若干杯后就要及时更换刀具才能保证精度。
径深比:杯口直径与深度的比值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09:56
不是反光效率和加工精度的问题,哪怕反光率是100%,加工精度足够高,过深的反光碗仍然有问题。表现就是光斑变软,变散。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09:59
大部分人都会想到泛光/聚光比例,反光效率这样的单维问题(单参数)。如果需要深入探究反光碗的性能,必须考虑光斑构成这样比较深入的问题。
brucejiang
发表于 2009-6-18 10:01
发光体形状真的很重要
比如虎头的灯泡是在光杯里面的,和LED的不好比较
光杯不要走极端,自己画图慢慢研究
据美国统计, 能在1分钟内看出这两副图不同之处者,智商在200以上
2分钟 180
3分钟 150
4分钟 120
5分钟...
1996 发表于 2009-6-17 22:23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打开后没看,继续看帖,等回去看只有海绵宝宝了,一想,10成是之前的鬼面,
avav228avav228
发表于 2009-6-18 10:12
不是光杯越深就越好光杯的大小与发光体的有直接关系没有发光体还设定光杯的抛物线是空话 ,,,,,,,,单论反光杯的大小 深浅 好像是无稽之谈
luweiabc
发表于 2009-6-18 11:13
{:1_270:}不懂,帮顶
icebird_lulu
发表于 2009-6-18 11:18
glyzzz
发表于 2009-6-18 11:26
新来的码这么多字,不容易啊!
dttfz
发表于 2009-6-18 11:45
进来学习
icebird_lulu
发表于 2009-6-18 12:02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12:22
刚从银行办事回来
简单说一下解释,可能仍然不是很好理解:
考虑一个深径比极大的光杯,比如深度20cm,口径5cm,由于任何抛物线都是互为相似形。
这个光杯的底部实际就是一个更浅,口径更小的光杯。由于深径比已经达到了非常极端的地步,光杯的前面十几公分其实都是非常陡峭的近似直线。这部分对LED所形成的包络角非常之小,换言之只有非常少的能量射在这段光杯上。大部分能量反射在下半部那个“小光杯”上,实际聚焦效果可能接近一个“小光杯”,故而光斑比较散。
画个图会比较容易理解。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2:23
过深的光杯不符合抛物线的反射规律,会无法设计抛物线 ...
icebird_lulu 发表于 2009-6-17 21:1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理论上,任意的口径/深度组合都可以构成抛物线的,初中数学
光杯的深度除以口径的值决定了有多少角度范围内的光线成为泛光(其余的被光杯反射成近似平行光,即主光斑),这个值越大,说明泛光光通量越低,主光斑的光通量越高
同时,发光体到离它最近的反射面的距离除以发光体的大小(就是LED核心的大小)的值决定了主光斑的光线发散角,这个值越大,主光斑的发散角越小,主光束的质量越好
30mm深度,20mm口径的光杯也有问题的
主光斑的光通大了,没错,但是,后一个指标必然减小,也就是说是有量无质,远射也不会太好的(基本上和其他的20mm口径的光杯一致,最多稍好)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2:25
发光体形状真的很重要
比如虎头的灯泡是在光杯里面的,和LED的不好比较
光杯不要走极端,自己画图慢慢研究
据美国统计, 能在1分钟内看出这两副图不同之处者,智商在200以上
2分钟 180
3分钟 150
4分钟 120
5分钟...
1996 发表于 2009-6-17 22:23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经鉴定,楼主弱智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12:26
对于反光碗来说,严格来讲是没有确定光斑大小的(这也是光斑质量好的原因之一),光斑的形成,实际是各种不同发散角光束的叠加,或者说是无数大小不同同心光斑的叠加。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2:28
对于XR-E,很大深径比的光杯也是可以做出来的,比如口径35mm,深度100mm左右,但是光杯过深一样会降低远射能力,表现在光斑变散,变柔和。funder 发表于 2009-6-17 22:50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没错,在近LED处反射的光线的发散角要明显大于光杯口部的发散角,也就是,光斑不实,发虚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12:29
理论上任何深径比都有对应抛物线。工程上一定大小的光杯,深径比有极限,这个极限取决于LED的封装大小和形状。因为光杯的曲面无论如何也不能伸到一次透镜的里面去。对于XR-E,XP-E,他们的深径比极限都是很大的,实际中除了一些超小光杯,很少达到。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2:30
同口径下光杯加深,远射反而变差
这个理论有什么依据吗?想探讨一下
海天 发表于 2009-6-18 08:39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光通量上去了,发散角也大了,的确可能变得更差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12:32
在实际中,一个深径比很大的光杯,和一个大小相仿,但是深径比很小的光杯(假设都是光面),光斑会呈现如下特征:
1. 前者中心会有一个很小的亮斑,周围被一团柔和的次级光斑所包围,向外逐渐过渡到泛光,边界不明显。
2.后者光斑像个圆盘,视觉上的感觉:边界相对明显。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3:04
楼上理解很快啊
同口径下光杯加深,远射反而变差,这其实不容易理解。
funder 发表于 2009-6-17 23:11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发个图,口径不变,改变深径比
1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6-18 13:06
在实际中,一个深径比很大的光杯,和一个大小相仿,但是深径比很小的光杯(假设都是光面),光斑会呈现如下特征:
1. 前者中心会有一个很小的亮斑,周围被一团柔和的次级光斑所包围,向外逐渐过渡到泛光,边界不明显。
2.后者光斑像个圆盘,视觉上的感觉:边界相对明显。
funder 发表于 2009-6-18 12:32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前两天不是有倒装LED的UF买吗,就是这个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