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5-7-20 10:16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Part VI   DT-14  nokia原装座充模式
| 本帖最后由 gumphe 于 2010-5-25 11:24 编辑 
 Part VI   DT-14  nokia原装座充
 小目录--想DIY的直接看 3和4
 1. DT-14座充充电算法
 2. 充电时效比对(Vs 1879)
 3. 截止电压的调整
 4. 给DT-14选电源
 5. 其它
 -----
 1. DT-14座充充电算法-未改装前
 先放上一张充电曲线, 从20%电量开始采集的数据.
 我把DT-14的充电过程分成3部分来说明:
 -恒流阶段
 -恒压前段
 -恒压后端
 
   
 1)恒流段  以固定的95% 占空比的 3hz不到的频率脉冲的恒流充电
 
 这个阶段的电流由输入源的限流情况决定.
 输入源基本要求: 6.0V  800mA(并不完全确定),
 最大调到过 1300mA, 因为DT-14带有恒流功能, 所以此时有较明显发热, 为了保证第一次测试顺利进行, 调整电流到1000mA进行测试.
 电流波形如下:
 
   这里强调一点: 全程DT-14 保持上面这种3Hz不到的 95%占空比脉冲基调不变, 后续波形会演示这一点.
 
 2) 恒压前段
 当检测到估值电池电压为4.05V时, 出现大恒流和小恒流(都带95%占空比脉冲) 交替过程, 直到检测到谷值电压为4.11V(即设定值)
 电压电流波形如下:
 
     大恒流(1A)切换到小恒流(200mA)的电流波形,以及对应的电压波形
 
 
 
   小恒流(200mA), 切换到大恒流(1A)的电流波形,电压略
 
 3)恒压后段(4.11V设定值 谷值恒压)
 出现大恒流-零电流交替过程,  大恒流保持9秒时间 零电流持续时间则越来越长.
 看最上面的充电曲线就可以知道, DT-14就是通过这种非常宏观的 占空比调整来完成最后的恒压过程.
 截停判断是: 见本楼第4点
 当然这个4.11V 可以通过改变电阻来调整, 第2段详细说明
 图形展示:
 
   大恒流切换到0电流
 
   0电流切换到大恒流(会有一个小恒流过度)
 
 2. DT-14的充电时效 Vs 1879
 ■数据1:
 经过改装以后(R14=97K, R35=90.9K), 1A充2500mAh到转灯截止后电池电压正好是4.20V,耗时2:56,同等条件1879转灯需要3:12.
 
   
 
 ■数据2:  用1.4A限流同比充 2500mAh:
 
   DT-14 2:02完成
 1879  2:30完成
 
 
 ■数据3: 用650mA限流同比充720mAh(250毫欧 高内阻电池):
 
   DT-14 1:15完成
 1879 1:40完成
 高内阻线阻情况下, DT-14优势明显.
 
 
 ■数据4: 6V 1.8A限流下充2500mAh, 仅耗时1:36. 相比1879需要2小时整.
 
   说明: 因为限流为1.8A, 同时对R35也做了调整, 改为86K, 小恒流达到500mA.
 
 3. DT-14 截止电压的调整(4.20V)
 推荐修改参数:
 R14 换成95~96K, 脉冲谷值电压限制在4.20V
 实际操作 可以并联2M(4.21V) 或者3M(4.18V)
 
 R35 换成90~91K, 小恒流值基本在200~300mA之间.  可以解决小倍率下不转灯的问题, 即用500mA来充18650也能使DT-14正常转灯了, 转灯后电压在4.20~4.19V.
 实际操作  并联1M可以获得230mA~250mA的小恒流,
 同时焊掉R30 可以获得200mA小恒流,
 如果并联910K则可以获得300~350mA小恒流;
 
     
 4. 给DT-14找电源
 ■■输入要求:
 -最佳输入条件 5.8V~6.2V 1A  恒压恒流源. 1.2A应该也可以. 发热会高一些. 再高就不能保证可靠性了
 -简易输入条件: 8X 4X等nokia原配充电器, 大约是 6V  800~890mA限流
 kodak 5V 1A(实测有1.4A), 经测试可用在DT-14上
 -5V 3A或者其它任何不带限流功能的5V电源.  -->可以通过修改限流电阻R26来适配此类电源, 后面一节详述.
 -CA-100C, 因为限流电流太小(400mA), 有可能在Vbat<3.4V的时候出现"预冲"假象. 其它小电流电源也会有类似现象.
 
 ■■单独说说接恒压5V电源, 改装后(调大R26)也可以适配.
 有关R26, 穷 曾经给过计算公式. 我就拿来参考了.  不过公式只是理论指导的, 实际限流大小还跟三极管参数以及Vin-Vbat的压差有关.
 电流计算:(修订了穷给的参考公式) =2.4v左右/R26*250(这个是功率调整管D1大概的放大倍数,有个体差异)
 实测如下: (Vbat=4.0V)
 R26=1.2K  Vin=5.0V I限流约为600mA, 经过95%占空比后约为580mA.
 R26=1.0K  Vin=5.0V I限流约为660mA, 经过95%占空比后约为630mA.
 R26=700欧姆 Vin=5.0V 限流约为820mA, 经过95%占空比后约为780mA.
 
 需要更小电流的, 比如要用电脑USB的, 可以设定到1.5K. 正好落在500mA之内.
 需要更大电流的, 建议别超过1A. 2个原因:
 1). 后期Vbat很高了, 5.0V下即便Q1全开,也只能提供700+mA电流.
 2). 初期Vin恒定,Vbat很低, Vin-Vbat很高, 导致Q1会有很高的热耗.
 
 改R26的注意事项:
 1)限流情况下, 尽量别用6V 以上的恒压源, Q1发热很厉害. 仅限5V恒压源改装.
 2)5V恒压下, 务必保证输出端线阻尽可能的低,不然充电后期由于线阻上分压导致Q1上压差不够, 充电电流将减小的很厉害.
 
 
 ■■输出情况:
 -对于电压高于5.5V左右的有限流功能的流输入源, 基本能全程保证最大限流的输出, 比如 8X 4X充电器, 全程800~890mA输出
 -对于调整了R26进行限流后, 适配5V的恒压源, 比如R26=700欧姆, 前半程可以输出在800~850mA1, 电池电压高于4.2V后, 电流会降低到600~700mA.
 附上R26调整为700欧姆后适配5V恒压源后对720mAh电池的充电曲线, 耗时1小时22分
 
 
   附上用6V 700mA限流电源充720mAh的电池的充电曲线, 耗时1小时18min(忽略前面5min预冲)
 1小时25min开始出现补充.
 
   
 5. 其他
 ■■原理图:
 见xll精心绘制的高清大图:http://www.shoudian.org/thread-133974-1-1.html
 
 ■■DIY改装图:(自用)
 
   
 ■■NTC功能测试:
 充电过程中开路NTC(即TP11), 模拟的是NTC无穷大, 极限低温. 充电功能正常.   上电也不影响. 能正常工作.
 充电过程中短路NTC, 模拟极限高温. 充电过程立刻停止, 电流为零. 断开后又立刻正常充电
 说明2点:
 1). 只有高温保护功能, 没有低温保护功能.  高温保护点没测( 串联一个电位器可以模拟得到, 有时间再折腾)
 2). DIY嫌累赘的话, 直接咔嚓掉这个电阻即可, 不影响使用
 
 ■■截止判定△电压及其精确测量::
 详细见 176~178楼的截图和说明.220~221楼有最新解释.---2010-4-28更新
 总结一下, 截止判定
 大恒流结束后,大概等待4s左右开始测量V19, 是一直会测量的.
 1.当V19>2.055+0.009V后 判定充满
 2.当V19<2.055V后, 来个9s大恒流
 
   实际测量电池电压, 如上图可知,
 当Vbat(0电流电压)<4.186V时, 启动大恒流, 4.186即为低的限压值. 对应R14分压=2.055V
 当Vbat(小恒流谷值电压)>4.203V时, 判定为充满. 4.203V即为高的限压值.对应R14分压=2.064V
 
 补充: 转灯前后逻辑: 设定V1=4.11 V2=4.12(原装状态). -->2010-5-25
 
 通过调节R10 R14分压电阻可以改变这个分压. 对应就是 上面的2.055 和2.064(大概值)
 1.vbat<V2 大电流
 
 2.if vbat>V2 then 关闭大电流, 启动小电流
 3.if vbat  在V1~V2之间, then一直用小电流;
 4. else if 在小电流阶段 vbat>V2 then转灯
 5. else if vbat<V1 then 大电流(10s),   goto 2步骤, 如此重复
 
 6. 转灯后补充. if Vbat<V1, 启动小电流(8s), else 搁置.
 ■■有关预冲
 目前分析下来, 之前出现的3.2V左右的预冲是个假象.
 在保证U4稳压3.3V稳定情况下,DT-14没有预冲过程. Vbat>3.0V即正常充电, 低于3.0V不充电.
 
 ■■对于充被保护了的电池
 在先插电源的情况下, 再插电池, 如果电池被过放保护或短路保护了, 是无法充电的, 必须采用先插电池后插电源的方法用上电瞬间的一个突发脉冲来冲开保护电路
 
 ■■有关浮充
 最新测试表面, DT-14经过调整后, 可以正常对转灯后的电池进行浮充, 浮充电压控制在R14调整后的对应的电池电压.
 浮充原理是当检测Vbat<4.20V 则补一个8s时间的小恒流. 之后继续监控Vbat. 如此循环
 
 ■■有关兼容铁锂的修改方法
 
   简述:并联上拉电阻
 1) 限压调整, R10上并联300K  预计限压3.588V
 2) 小恒流调整, R33上并联180K, 预计小恒流300mA左右; 或者同时替换R30为10M, 预计小恒流200mA左右
 3) 为保证单片机正常工作, 建议在D2位置串联一个硅二极管或者肖特基以提升电压.
 4) 电流改法同钴酸锂  5V恒压或者6V限流两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