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3-21 06:28 |
---|
签到天数: 149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
本帖最后由 AIM120C 于 2010-6-30 08:17 编辑
{:1_254:}以前看香港片,有罵人"撲街".......
以為叫人撲到街上,後來才知道是罵人的{:1_223:}{:1_223:}
10X 发表于 2010-6-30 02:04
本意为摔倒在街上,粤语中的引申意较多,常见的大致有三种:
1、诅咒他人走路摔死。相当于“去死”或者“滚”。 例如“扑街啦你!”
2、骂人王八蛋。与之相应的口语量词通常用“条”。例如“你条扑街!”“你呢个扑街仔!”
3、叹词,意为“糟糕”。例如:“扑街!又断线,死人电信局搞咩啊?”
一般来说,“扑街”的出处被认为是英文音译,传闻有以下两个出处:
1、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有很多有钱的外国人,整天泡香港的女孩子。那时候不像现在那么多娱乐活动,约女孩子出去只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比较没钱就去公园郊游;
第二种:有点钱就去看电影;
第三种:比较有钱就去跳茶舞;
第四种:高尚人家就去打网球。
而一般用打网球这种方法泡妞的都是有钱人公子哥。但偏偏是这种公子哥最花心,经常得了手就走,搞大了别人的肚子又不认。所以香港的市民就很讨厌这种以体育为名来玩弄女孩子的家伙,因为这些家伙里面有很多外国人,而且那时候香港的外国人都比较霸道,所以大家都不敢直接骂他们。大家就用英文叫这些人作“Sport Guy”,中文意思是“玩体育的小子”。
经常有家长跟自己的女儿说:“那个是Sport Guy来的,只是玩你而已啦”。到后来,Sport Guy就被音译成广州话“死扑街”。
2、音译自“Poor Guy”,中文意思是穷人。
小笑话:
2009年香港立法会听证会上,一位香港“立法会”民选议员因政治立场的分歧,用粗口“扑街”辱骂出席此次听证会的一位港府官员。
作为政治名人及公众人物,亊后自然受到了公众及舆论谴责。但时隔一日,该议员就将“扑街”这句文明粗口刷新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面对众多的香港媒体,这位议员大声的说,我根本没有骂粗口,我只是告诉他(官员):“你真不该啊”(扑——普通话音“不”,街——普通话音“该”),香港已经回归十年了,难道连普通话都听不懂吗?唉!真不该。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学友和曾志伟主演的《七十二家租客》接近结局部分,众人营救被声控炸*弹捆绑的袁咏仪,当女反派想大喊三次“扑街”启动炸*弹时,租客们各施绝招将其封口制服,但此时大陆投资商大义凛然地走过去,对女反派大声指责“你真不该呀!”,炸*弹随之启动...
这个桥段就恶搞了上面立法会议员“不该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