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刹那激情3</i>在2006-10-25 20:25:49的发言:</b><br/></div><p class="quote">继续,上面说了些有目共睹的优点,接下来再谈谈几点结构上的不足不妥之处,当然,仅代表个人意见。</p><p class="quote">第一,筒身造型略嫌单调,平庸。加上是尾盖旋转开关,人机配合不理想。手上有点汗的话,感觉打滑。尾部螺纹感觉发涩,完全圆柱形的筒身操作不便。而我前几天购买的518手电,同样是旋转开关,相比之下,就好多了--筒身工艺成熟,做工精美、操作舒适。建议老沈对外观质量做工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款产品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引人注目,外观占首位。记得老沈当初推出概念图时,大多数人选择那种类似518的造型,现在看来,的确是有道理的。518的造型很有立体感,尺寸也是考虑(或者说巧合?)到人机工程的。</p><p class="quote">二,正如老沈自己所言,还是采用按钮控制为好。旋转开关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相对较难出好的手感,操作也不符合常人习惯。</p><p class="quote">三,调光建议另寻方法,头部旋转调光,终究感觉不太可靠。个人DIY改装无所谓,一款产品采用这种设计的话,就显得不太稳妥,且加工一致性很难保证。因为毕竟脆弱且关键的LED和电路在此处。从可靠性角度来说按理此处应该固定不动才好。</p><p class="quote">四,不建议把高亮档设置在超频使用的地步。做为测评用产品,为了体现产品内在性能这样做当然无妨,但正式产品如果采用这种设计,对可靠性不利,谁都很难保证LED在超频使用状态下的寿命。而且个人感觉高亮档没有必要,因为现在低亮档的输出就足够足够足够使用了!!!建议把高亮档设置在额定功率,低亮设置在百分之三四十额定电流附近。这样对按钮开关的要求也会降低。追求一种实用、适用、稳定的使用效果。</p><p class="quote">五,还没想好,留位待编辑,哈哈哈……</p><p class="quote">最后,再透露一点老沈手电的用料十足的地方,手电筒身内部全长度全直径加有紫铜内衬,电流通路不靠铝制筒身的,由此可见其原理发烧的理念……</p><p class="quote"></p><p> 。。。。。。。。。。。。。。。。。。。。。。。。。。。。。。。。。。。。。。。。。。。</p><p>螺纹感觉发涩.---上点蜡就搞定.</p><p>批量时的中档外壳,考虑用mzzlg的筒身,加大筒头,改前置19的灯杯..应该可以到位了.</p><p>jon的筒身是在普通设备上加工的,,打算稍作改进细化后, 开发三十元内的普品调光手电, 与3AAA叫板. 是咱蓄谋已久的重头戏. 时机成熟就开打.</p><p>两档调光与开关的结构,很可靠的,小部件用模具成形后,绝不会有问题...... 普品上就定局了,不再变动. 因为在牢靠的前提下,成本第一. 另外,虽然旋转是主基调,但后盖上加按钮孔,加点动结构,可以大幅降低旋转的不愉快和明显减少旋转次数.(这个点动因样品尾盖无孔而没有实施).</p><p>中档上,要考虑使用感觉,最终宜用按钮, 但在尾盖开发出来前,也暂用上述方案.</p><p>咱的电路,输出几乎无脉动,特宜超额应用.,这是特色和亮点,决不放弃. (boost是脉动输出,不宜超的.)</p><p>咱说的怎么样?</p><p>有建议尽管请再提,咱高兴的听着. 不管是解释还是接受, 咱成功以后谢你.!</p><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