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贴本想发至别的版块,可是实在抱歉的是我没有权限,又因为我无限热爱这个版块,所以发到这里,如果有碍观瞻,请版主将此文移至相关版块,抱歉了。 我们现在很多桐油在玩筒时,尤其是玩钛筒时非常喜欢在头部和尾部放置Tritium(氚)管,增加美感,一下是我近期搜集到的关于发光技术的一些内容,请大家参考。 夜光发光材料经历了5个阶段发展到今天。 第一个阶段是沛纳海的当家人Guido Panerai研发出了Radiomir夜光技术,并于1915年8月25日申请了英国专利技术GB191512270。他使用的放射材料是Radiomir(镭)。 Radiomir(镭)是一种纯白色的碱土金属,接触空气后会被氧化为黑色。Radiomir(镭)的所有化合物都是放射性的,而且它的性质并不稳定,大约1600年衰减为氡,正因为不断衰减,才会自身发出淡蓝色的光。 Radiomir(镭)的放射性非常强,是制造原子弹的铀的几百万倍单式因为半衰期短,容易衰变,是的Radiomir(镭)非常稀有,一吨铀沥青矿中只能提炼出七分之一克Radiomir(镭)。 后来,为了更安全的使用沛纳海发明了Luminor专利,就是将Radiomir(镭)放入密封玻璃管中保存使用,这项技术沿用至今。 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沛纳海申请的专利技术,使用另一种放射性材料制作自发光体,这就是Tritium(氚)。它的放射性虽然比Radiomir(镭)小,但是依然具有危害性,因此也被装入到密封玻璃管中使用。我们现在在手电上使用的自发光材料大都是这种技术的Tritium(氚)管。 第三个阶段是1984年3月15日由Etter Harns发明的汽灯(GAS LIGHT)专利技术,并获得了瑞士专利CH667150,现在瑞士MB MICROTEC公司在这件专利中设计了发光体结构,就是在内壁涂有磷荧光粉物质的矿物质玻璃管中充入气态Tritium(氚),Tritium(氚)和磷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冷光源。 第四个阶段是激发式夜光技术,目前主流的是Luminova,只需要照射30分钟就可以持续发光8小时。比如高速路上的反光标识牌就是这种材料。 第五种是朗格夜光技术。它是2010年1月8日由Wenzel Jan发明的专利技术,德国专利号是DE102010000749。 该技术是由蓝宝石制造,然后在蓝宝石上镀层,镀层分为两层,第一层为金属银镀层,第二层是氧化钛镀层,氧化钛镀层的厚度是65纳米到100纳米。它不透过可见光,只透过紫外光—通过紫外线光激发磷荧光粉发光。氧化钛和银镀层的厚度选择和设计是为了是透过的紫外线控制在250纳米到430纳米之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磷荧光粉发光。 以上是本人从《时尚时间》上看到并归纳的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位前辈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