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运动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加强安全意识,如何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意外事故后如何自救和救人就是我们应该着重讨论和强调的。户外活动中无论是登山、朔溪、漂流还是速降、定向等,都经常会遇到江河湖海。因此溺水是户外运动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事故。   安全游泳的原则 
   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1.心脏病、高血压、传染病、癫痫、皮肤病、眼疾等不宜游泳; 
   2.疲倦、生病、饱食、空腹、情绪不好及酗酒后不宜游泳; 
   3.正确评估自我能力,游泳时不能逞强好胜,应该量力而为。泳技差者不能到深水处或离岸太远。 
   二、选择安全场所: 
   1.不可在有“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标志区域内游泳; 
   2.不可在航道、港区、急流区、礁岩区、码头旁及水草生长区域游泳; 
   3.游泳时遇大雷雨或地震时应立即上岸; 
   4.了解水温、海浪、风力、潮流等情况; 
   5.不明地形或水浅处均不宜跳水、不可贸然潜入深水;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1.热身运动:入水前应先做伸展热身操; 
   2.游泳中呼吸时尽量用嘴吸气,用鼻呼气,且以最大肺活量吸气及吐气,做到有节奏,不易多说话,以防呛水; 
   3.养成睁眼游泳的习惯,戴泳镜,以免被撞或踢伤; 
   4.结伴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5.从事水上活动,除游泳外,均应穿着救生衣; 
   6.不可拿呼救的动作开玩笑; 
   7.离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保持体温; 
   8.游泳前应仔细勘察水域,并用浮标划分深浅水及安全区域。   野外溺水的原因:   人淹没于水中,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杂草等杂质阻塞,喉头、气管发生痉挛,引起窒息和缺氧,称为溺水。   一、个人因素: 
   1.因呛水而慌乱,影响泳姿造成溺水; 
   2.误入深水区; 
   3.游泳运动过度引起体力不支或呼吸配合失调造成生理缺氧,如抽筋等。 
   经过长时间游泳自觉体力不支时,可改为仰泳,用手足轻轻划水即可使口鼻轻松浮于水面之上,调整呼吸、全身放松,稍作休息后再游向岸边或浮于水面等待救援。相反,心慌意乱会造成周身肌肉紧张体力过早耗尽而发生溺水。   二、环境因素: 
   1.岩石湿滑、滚动、间距大; 
   2.水温差异大,水温过低; 
   3.漩涡暗流:在江河中游泳有时会遇到巨大的旋涡,此时应以最快的速度沿其切线方向游离旋涡中心,而千万不能采取直立踩水姿势顶水逆流而游,以防被强大的旋涡吸入水下。万一被卷入水下,也应在入水前深吸一口气争取以潜泳在水下奋力一拼,此时顽强的求生意识是你获救的唯一希望;   4.河床差异; 
   5.豪雨引起山洪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