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海天

简单解析为什么小核LED更聚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4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竞争,不思进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_268:}{:1_268:}{:1_2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8-28 00:09
  • 签到天数: 3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9-5-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直上透镜可以远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2 20: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透镜如果设计的好,远射能力肯定比用同样尺寸的光杯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4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5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微分法来分析
    对于反光杯上的每一个点(面元),LED对这个点都有一个张角,则这个点(面元此时可看成是平面镜)反射的光线的扩散角就是这个角,故,减小LED尺寸就能减小张角,进而减小反射后的扩散角
    定量的话,tan(发散角)=LED线长/LED到光杯的距离
    还有,LED到光杯各点的距离是不相同的,故各点处的反射光线发散角也不相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考虑角度
    发散角=(偏离焦点量/到反射点的距离)x sin A
    A是LED平面和射出光线的夹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4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5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按上面的分析,发散角与(LED到反射镜某一点的距离)成反比(近似)
    用凸透镜的话这个距离基本上都比较长(大于等于焦距),故光束质量好(发散角都差不多)
    而光杯的话,总有一些(实际上是大部分)反射面比较接近LED,故光束质量良莠不齐(发散角有大有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4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要考虑角度
    发散角=(偏离焦点量/到反射点的距离)x sin A
    A是LED平面和射出光线的夹角
    funder 发表于 2009-5-5 17:26

    对,详细模型里还应当考虑到LED法线与光线的夹角(由于是个变值,在简化模型里暂不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纯以折射聚光的透镜,光斑大小由焦距决定,和透镜大小无关。比如,如果核心经过一次透镜以后大小是2mmx2mm,透镜焦距20mm,那么10米外光斑大小就是1m x 1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7 00:47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5-5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微分法来分析
    对于反光杯上的每一个点(面元),LED对这个点都有一个张角,则这个点(面元此时可看成是平面镜)反射的光线的扩散角就是这个角,故,减小LED尺寸就能减小张角,进而减小反射后的扩散角
    定量的话,tan ...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5-5 17:22
    非常好的理论。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没你的想法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1-17 00:47
  • 签到天数: 19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9-5-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按上面的分析,发散角与(LED到反射镜某一点的距离)成反比(近似)
    用凸透镜的话这个距离基本上都比较长(大于等于焦距),故光束质量好(发散角都差不多)
    而光杯的话,总有一些(实际上是大部分)反射面比 ...
    laomao0000 发表于 2009-5-5 17:26
    抛物线光杯不能成像,透镜却可以,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物反射面对近轴光线也能成像,但光杯大多数是偏离光轴角度很大的光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4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6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抛物线光杯不能成像,透镜却可以,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toud 发表于 2009-5-5 18:48
    抛物反射面对近轴光线也能成像,但光杯大多数是偏离光轴角度很大的光线。
    funder 发表于 2009-5-5 18:50

    如果能保证焦点到抛物面上任何一点距离都差不太多的话,能成像的,质量也不错
    可惜,满足上面条件的只能是抛物面的一小部分,对于手电应用的话,光通损失不可接受
    记得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直径三百多米,在波多黎各),抛物反射面是不能转动的(实际上是利用一个天然的凹坑修的),只能移动接收器的位置,利用的就是离轴(近轴)光线(微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9-24 11:04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5-6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www.daifumd.com/_daifumd/blog/html/372/article_11638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6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1_2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佩服骑自行车的中校{:1_26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22 20: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LS的几位好专业,在下自叹不如,{:1_208:}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8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9-6 12:11 , Processed in 0.139549 second(s), 6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