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5-9-5 17:08 |
---|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
咱们先别谈充电宝和换电池的优劣,充电宝我也挺喜欢的.
重点是这样,现在的手机电池平均500~800个循环就会衰减,按照大多数手机一天一充的状况,也就是一年半到两年半左右的使用期.
电池衰减后等同于手机报废,如果拿到售后去,就需要高额的费用才能更换电池.
现在手机算是耐用消耗品,不少人习惯了一年一换.但早些年一台手机用三五年其实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现在都习惯了一年一换?是所有人都需要每年新手机的那些性能提升?显然不是,是因为厂商使用电池对手机进行"计划报废",所有人则不知不觉因此形成了手机一年一换的习惯而已.
计划报废,又称计划性汰旧,是一种工业策略,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令产品在一定时间后寿终正寝,通常是保固期限之后,以避免支出保固成本。另外一种计划报废则是以在一定年限后停供消耗品的方式,纵使产品本身仍良好可用,但因所需消耗品已买不到,也只能报废该商品。通常是没有统一共通规格的消耗品,例如3C产品的锂电池、打印机的墨盒或碳粉等,或是电脑软件升级时不支援的手段。
计划报废可在长期上替厂商带来好处,因为消费者在产品报废之后若还有继续使用的需求,会再次购买同类的新产品。但却会增加垃圾量,若没有配套措施如资源回收,对环境造成污染。当然也有些厂商反其道而行,推出官方旧换新等优惠来吸引乐于尝鲜的客户。
计划报废的策略在垄断或寡占市场里特别有效。 厂商必须先确认消费者有多少可能购买新产品,才好推出计划报废策略。 在这类的情境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资讯不对等——生产者测试时知道产品的预期寿命,但消费者则不知道。 然而这也是两面刃,当市场变得比较多元竞争时,产品可能反而有较长的寿命与流行元素,因为如果继续粗制滥造产品会赶走顾客到对手手中。 例如1960及1970年代平价又可靠的日本车进入美国市场时,美国的汽车制造商成本必然较高,就被迫必须生产寿命较长或是研发更科技化的顶规产品才能与之竞争。 摘自维基百科《计划报废》条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