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MCE聚光的不太成熟的想法
本帖最后由 菜鸟不飞 于 2009-8-25 12:03 编辑这种想法早就有了,只是反正自己也不可能实现就一直没发,现在无聊没啥可发,就发上来吸引砖头。
首先声明,概念完全出自自己大脑,不曾对任何厂产品借鉴。而且我不开发产品,不对任何已有产品构成侵权。
其实也不是高深的东西,就是通过扩大出光角缩小核心相对面积从而提高聚光的透镜,只是可以模块化,方便安装而已。
图一就是透镜的基本构造,本质上就是一个凹透镜。
图二就是扣在LED上的样子,但直接扣上去显然不行,光经过界面太多,损失过大。解决方法也简单,就是中间灌胶。
这样一来原透镜的放大作用被抵消一部分,可以使核心的相对面积得以缩小,但副作用就是光杯得换成底部大开孔的。
对于做这个透镜以及光杯我都无法实现,所以只是空谈。但空谈归空谈,我还从中发现了可以避免黑心的方法,下次再说。
PS:如果设计的好,可以不影响或极少影响光通量。
再次申明:概念完全出自自己大脑,不曾对任何厂产品借鉴。而且我不开发产品,不对任何已有产品构成侵权。即使对何已有产品构成利益冲击,也将全然不负责任。 本帖最后由 M82 于 2009-8-24 11:21 编辑
抢个沙发来捧场 和菲涅尔透镜很象 飞龙最早那种平头MCE,和楼主一个想法
我有一粒,嘿嘿 干吗要说出来呢?先做出来再说,
说也只说是高科技,
接着改良第2代,第3代。。。。。。 我支持LZ 干吗要说出来呢?先做出来再说,
说也只说是高科技,
接着改良第2代,第3代。。。。。。
jmsjf 发表于 2009-8-24 11:27 http://www.shoudian.org/images/common/back.gif
可惜我没开发的打算,要不还真不说了,要说也说21世纪最新…………{:1_217:} 支持楼主研发。 要不得,实在要不得,我是法盲,到时候应付不过来你帮我应付?{:1_217:} 我可以给你提供法律援助,每年花几十万养一堆国产律师,不用白不用,哈哈。
只是个人爱好,不涉及商业利益,他们起诉都会被法院驳回的。 本帖最后由 LAUREN2 于 2009-8-26 01:03 编辑
你这样难度比较高!
首先涉及到你这个镜片的加工进精度,价格就不说了,反正成本不低,单价太高
那要怎么办呢?请听一哥细细说来。
一直要看到第5页下面,呵呵 泼下冷水!真按你的方法做了,和飞利浦流明公司LOW dome就一样啦。你应该知道LD的下场吧? 再说热胀冷缩,受热后玻璃透镜就会被顶起来的。填胶的事谁都想得出来,就是做不了。 本帖最后由 LAUREN2 于 2009-8-24 12:09 编辑
对于普通的Q5系列,
是有一个铝圈的,一是为了结实,方便上光杯
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定位和保护透镜
透镜掉了,会怎样?
1.聚光变好
2.有些人反映会有光衰(我猜想是因为接触了空气)
一句话,就是光学性质已经改变。
请参阅本人的Q35C裸奔图
http://www.shoudian.org/thread-91825-1-1.html 本帖最后由 LAUREN2 于 2009-8-24 13:52 编辑
现在来谈一下MCE
MCE简单讲就是4核心田字形的核心,也有透镜,但是没有铝环了,因为核心较大。
究竟光线是怎么到达反光杯的??
首先,顶上的那一部分,就算你没有加任何东西,他都会直接冲出杯子,射向太空
到达光杯的是四周的光线,这部分光线在远射。
这部分光线受到 原有透镜的折射,这种折射并不一定能完美的到达光杯,
也是黑心存在的原因,所以透镜要改
怎么改?改哪里?
要改只能从周围的光线开始
通过添加透明的材质来改变光学性质(材料见后面分解)
第一,可以围一圈东西,就像是Q5的铝圈,可惜MCE核心大,厂家没有原配,怎么办?
怎么办自己想,有床的自己上床。
有一种围法,就是直接在核心周围围一个,这也是常人第一次就想到的
缺点: 发光点的水平位置比较低,到达光杯底部的光线被你人为的堤坝围住了,
第二:既然不能靠近围,那么怎么围呢?
那就隔远一点围!
隔远一点有什么好处,我就不说了
但是不建议用深色底,因为深色的底除开有类似于电路板涂黑胶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深色底的缺陷在于:通过折射的光线立刻被吸收了,还增加了热量,极其不可取
用什么遮挡这片裸露区域呢?用银色,能反光,能为提高泛光提供力量
好了,还补充一下:为什么不一盖到顶?
第一,盖到顶,对顶部的聚光改善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那里的光线是不到杯子的
第二,盖到顶,会进一步降低LED核心发光的水平面,对杯子的利用效率打折扣。
材料问题::
第一:不能有气泡!首先,软性硅胶不行,我试过,一定不能做到批量生产,一个气泡都没有,不可取
第二:就是工业上用得最多的环氧树脂,请自行搜索学习(Google)
说明一下,环氧树脂有很多种,但固化方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a、 A B添加剂固化
b、紫外线固化
说明一下:没有固化的环氧的流动性和水一样,顺顺的,滑滑的。
注意操作不要有太多灰尘,这样能保证一致性和美观
但是这种操作是不能量化的,就像厨师炒菜一样,每个人手感不同,所以品质无法控制。
所以国际化的大企业是不可能这么操作的,品质难以控制,宁愿不做
能这么玩的也就我们这些玩家了,呵呵 本帖最后由 LAUREN2 于 2009-8-25 21:53 编辑
上面的第一个图是早期的透镜,你会发现有气泡,这个气泡是怎么来的,相信玩过Q5裸奔的兄弟都知道。
这种透镜是暴利拔掉原有透镜以后重新加的,必定有气泡,而且良品率很难保证。
而且还很难看,很山寨。
其实致命的缺陷不在这里,在于围的圈子过于靠近,导致遮挡了一部分光线到达杯子,
所以自然没有那么亮。
这就是第一代的失败的原因。
随后第二代出来了,开场白就是:相比第一代更聚光,更远射,更没有黑心。
那为什么会有这些改进呢?
请听一哥的猜想。
将围的圈子拉远一点,也就是第二张图片的黑环区域,我说的围子就是黑色圈外围的那个金属圈
起的作用是滴胶的时候,有一个圈围着,不外流
拉远以后,人为加的围子就会少挡住一部分光线了,
填充透明胶状物以后,透镜的光学特性改变,透镜不再是简单的半圆,而是半圆的顶,加一个平面
为什么要用黑色做底色?结论很简单,防盗。(当然是猜测,看见黑色,又不符合光学原则,只好猜测)
用黑色也是很失败的设计:
大家知道,现在核心周围是一个平面,核心出来的光越是水平的位置越会经过胶平面内侧的折射射向黑色环
这个黑色环这个时候就在发挥负面作用了,吸收光线,增加热量。这部分光线原本是乐意加强泛光的
但是为了商业保密(就像电路板磨字,刷黑胶一样),这部分科学注意事项就抛弃了。
可能不久的第4代,第五代会采用白色或者银色的圈打底。
还好第二代第三代的改进弥补了第一代的失败。 愿闻其详 这个我看有前途啊 楼主努力! 光的折射...... 那个章节,我学的很差...... 14# LAUREN2
透镜掉了的话,荧光粉可能也掉了,如果金线还好的话,还是会发光的----只有蓝光,亮度下降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