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tor 发表于 2012-10-26 13:42

兄弟,请仔细看看我的发言,没说你的理论是错的,我只是认为用错了地方,一个简单的归谬法就会让你的推导结果失去实际意义,毕竟远射能力不能简单等同于发光强度。
至于所谓“光杯的一大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光束角度”,我相信这话理论上也绝对正确,但广大不懂理论的DS无非是想让中心光斑更亮些而已。

flik2010 发表于 2012-10-26 16:35

funder 发表于 2012-10-7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前面说过,深径比要在合理范围,过大过小都不好。
各种深径比我都做过模拟实验,数值非常清楚。直径40m ...

非常精辟。深光杯根本就是误区,是忽倏人的。

funder 发表于 2012-10-26 18:22

本帖最后由 funder 于 2012-10-26 18:24 编辑

Raptor 发表于 2012-10-26 1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请仔细看看我的发言,没说你的理论是错的,我只是认为用错了地方,一个简单的归谬法就会让你的推导结 ...
形而上学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知道理想的前提下,最接近主要因素的规律,才能逐渐过渡到一般情况。我前面也说过了,适用于一般深径比,非要应用到深径比极大或者极小,那是别人,不是我这么应用的。

发光强度是单参数里面描述远射能力最佳的,也是最接近本质的,虽然它还不完美,但是有谁又能找到一个更好的参数呢?ANSI等标准也是用发光强度作为远射能力的唯一描述的。这么多指定标准的专家,他们都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参数,我们还能怎样?

比如计算一个物体从桌上掉到地上的时间,自由落体公式是最有价值的,不能因为没考虑到空气阻力等等就否认自由落体公式的价值。如果想找到一个完美精确的公式,那才是落入误区,以人类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Raptor 发表于 2012-11-19 23:34

funder 发表于 2012-10-26 18: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形而上学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必须先知道理想的前提下,最接近主要因素的规律,才能逐渐过渡到一般情况 ...

直说了吧:
别人希望在维持一定光束角度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亮度,你告诉他反光碗越大就越亮,但发光角度也越来越小。

当然,你会说反光碗的特征是没有明确的发光角度,那么我们能否再“形而上”一下,就将发光强度降为峰值50%的角度作为发光角度呢?这个好像也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手段吧。


funder 发表于 2012-11-19 23:37

Raptor 发表于 2012-11-19 23: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直说了吧:
别人希望在维持一定光束角度的前提下获得较好的亮度,你告诉他反光碗越大就越亮,但发光角度 ...

可是楼主并没有提出这个前提,我们不能自行加上。

Raptor 发表于 2012-11-19 23:47

funder 发表于 2012-11-19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是楼主并没有提出这个前提,我们不能自行加上。

楼主问的好像是“远射”吧,是你自己将其等同于发光强度的,只能说你“形而上”的时候没搞好,有点象对直角算正切了。

funder 发表于 2012-11-20 00:30

Raptor 发表于 2012-11-19 2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问的好像是“远射”吧,是你自己将其等同于发光强度的,只能说你“形而上”的时候没搞好,有点象对直 ...

衡量远射难道还有比发光强度更好的指标?

Raptor 发表于 2012-11-25 16:22

funder 发表于 2012-11-20 0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衡量远射难道还有比发光强度更好的指标?

衡量远射至少应该有两个指标:
1、中心光斑角度( 不要说什么没有明确的出光角度的理论,相信你的形而上技巧是很容易搞定这个的),这个角度不能太小;
2、发光强度,这个当然是越大越好。
用发光强度来衡量远射能力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光斑角度,而你使用的计算式恰恰是以牺牲光斑角度来换取发光强度,这样来讨论远射就不合适了。

后续这个帖子我不会回复了,扯来扯去这么多,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各自的立场,我的理论水平不如你,所以只能指出问题却无法解决问题,也希望你能从理论上给出定量的分析。


funder 发表于 2012-11-25 16:57

本帖最后由 funder 于 2012-11-25 16:58 编辑

Raptor 发表于 2012-11-25 1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衡量远射至少应该有两个指标:
1、中心光斑角度( 不要说什么没有明确的出光角度的理论,相信你的形而上 ...
1. 要保持光束发散角几乎不变,又要提高远射能力,只能提高光束的光通量,这样唯一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是用光通量更大的LED,这又引入了一个新变量,违背形而上学的精髓。当然还可以用TIR,让全部光进入光束无泛光,但如果口径不变时,发光强度几乎不增加,增加的是发散角,如果增大口径让光束发散角一致,远射更强,这本质上又是用增加口径换远射。
2. 如果用口径不变,加深光杯的办法,其实很难讲光束发散角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因为光束的核心变小了,但外延变大了,换句话说光束变得模糊不清了。
3. 为什么没有“重视”发散角度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LED核心越做越大,对于大部分主流筒来说,光束本身发散角已经很大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请问:远射手电有没“深径比”这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