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ramboo7 于 2013-9-10 23:05 编辑
前言:FUNDER的说法是对的,可惜他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下面我尽量用语言,而不是数理化来解释口径定律。
口径定律是推导出来的,不是实验出来的,但这个定律可以预测现实中的照明装置(乃至电磁波发射装置)的远射能力。
首先弄清楚什么是手电远射能力
即:远处(远大于口径)的中心斑的照度(与光通量、光斑大小不成正比)。
例如采用提升核心面积来提高光通量,会使光斑变大,但亮度不会提升。
那么这个中心斑亮度如何提升?
1.新手思维推导:
控制光线角度,中心光柱越平行远射越好,最好完全平行,这样远射就无敌了。
误区:他们忽略了LED实际上是有面积的,也就是说,现使用任意结构的投影装置(光杯?透镜?蛙眼?天文望远镜?),在LED发光体上取A、B两个点,A、B两点发出的光线在进入投影装置(上的某一点)前,已经是不同角度的,射出后也会形成不同角度的光线。所以面积越大的核心,中心斑发散得越利害。
这里有人会问:有没有这么一种复杂的装置,使(无数)不同角度的进入光线,射出后变成相同角度的光线?
答案:根据光路可逆的原理,不存在这样的装置。
关于中心光柱:中心光柱实质不是平行光,举例光杯来说,对于正前方的目标,光杯都把自身各处虚拟成发光体的象(黄水),这些虚拟的发光体发出光线交集,成了中心光柱。 多头手电实际上是用更多的真实LED和更多的光杯虚拟出更多的黄水面积,虽然光斑会更模糊,但照度却是1+1=2般。 2.口径定律的推导: 假如我们把一只手电的中心光柱射过一块空地,打中一个照度计,那么从照度计的角度看来,它所看到的手电是什么样子? 它会看到这个样子:有一个发光的LED在发射光线,由于有光杯的关系,它看到的发光面积(虚像)相比只有单独一颗LED的时候大得多,它显示出的读数也会比没有光杯的时候更大。 那么,提升照度计读数最显然易见的办法是提升手电的正面面积,也就是提升光杯面积,几乎等于提升光杯口径。 也有人会这样说:不提升照度计眼中看到的发光体虚像大小,但提升虚像的亮度也行啊。 答案:这涉及到制造工艺问题,由于反射光杯的发射率超过了90%,虚像亮度实质非常接近原LED亮度,不更换发光体的情况下,提升空间极其有限。 有人问:那加深呢? 答:当出现正面充满黄水的现象后,虚像的大小已经到了极限,提升反射强度也极其有限,加深又不能提升虚像大小。 有人问:改变投影装置的结构(光杯?透镜?蛙眼?天文望远镜?)? 答:无源投影装置是无法提升像的亮度,要有源的才能(例如夜视仪)。这里人们很容易从生活中推出误解。例如白天,放大镜下的一只蚂蚊,它被烧死前,透过放大镜看到了一个更亮的太阳吗?非也,它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太阳。 3.实践&变量 现实中 A.防空探照灯的深径比很浅,但口径却非常惊人 B.眼睛欺骗了谁? 很多时候有一些手电,例如早期常出没的深筒“战斧”,它与C8同口径,超深,照出一个又小又亮的中心斑;小口径调焦手电也是如此,好像应验了加深定律。对吗? 由于人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大,对于有限度的亮度提升往往会根据环境调节,对于中心斑的亮度往往会以泛光和光斑大小作对比。通常用照度计测量,这些手电的中心斑没有明显强于同口径的光杯。 C.有人说,用同口径不同深径比的光杯,再用照度计测,有提升哦。 看了这些实验的数据,提升读数非常小,远不及深径比变化大,我通常把这些差别归于制造工艺上的差别。而提升口径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D.加深后光线到哪里去了? 假设有一空心球体,内部由镜面组成,在里面打开一支手电,再把球体开打穿一个小孔,那么所有光线会从这个小孔里像激光一样射出来吗?想想也不是,那是全范光 E.同口径不同结构效果预测 a.单核光杯,作为标准。 b.透镜,无特殊情况下,等于a丧失泛光,中心照度一样,可变焦。 c.蛙眼透镜,虚像大小无变化,但看到像的角度变大了,中心照度不变,中心斑变大。 d.多核心,假如正面合计黄水面积不变,中心斑照度不变,中心斑变大。
最后,应用方面。
当一个光杯可以充满黄水后,那它就不必再加深了,一般来说,0.5的深径比则足已
在改进便携性方面,我们可以据此为依据,用最大的口径所符合的最小深度来造灯头,在提升远射能力的同时减小体积。必要时可以牺牲光杯底部的照射面(如上图),在减少体积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投影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