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找回密码
 注册成为会员,享受更多功能。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lys

[评测&实战] mzzlg,东成,老沈1AA,小小的18650/ssc和3AAA头灯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p>东成很坦率,支持一下!</p><p>把PWM频率降到150HZ左右,效率应该会高不少。只是不知道这时磁环有噪声没有。100HZ应该对大多数人也可以接受。</p><p>上面的图是占空比多少的波形呢?</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帖子确实真的热闹!&nbsp; </p><p>咱忙了近一天没上来,又多了这么多内容.</p><p>老刘是色友,驴友,但不象是电子内行,所以有些太内行的测试要求,会勉为其难的(尽管很简单,比如要求测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在筒筒中是直接测不到的).</p><p>电路的伏安特性测试是极其重要的!!!几乎是业余条件下唯一可信的量化数据&nbsp;.&nbsp; 取得的方法相对最简单,数据最准确.......再据此间接推算出的其他如续航,光效等指标才是离真正准确最近,最可靠可信的,简直比实测还可靠,表达也统一.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nbsp;也可以让我们省不少力气和少用大量设备.&nbsp;&nbsp;&nbsp; </p><p>其他的许多业余测试方法其实都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极大的误差,比如,各人主观上对高亮的界定范围会有极大的差异,&nbsp;眼睛对亮度的评定会有错觉(不是指对比).电路放电特性软硬差异,电池质量差异等等......</p><p>东成也来了很好! 单片机是成功的,是对手电业的贡献,祝贺!&nbsp;&nbsp; 东成是测伏安特性的高手,当年在sajia那儿就展示过了,方法科学,手法严谨,仅仅是匹配稍差......现在大侠了,把自已的电路测一个贴上来,应该不难,&nbsp;即使稍有不足,如实展示,也不要紧的,.......总体的成功己经是谁也无法动摇了!</p><p>mzzlg的筒虽是2月前的,电路是小小的吧,应该己经是那种“只受制于电池”的三代电路了,虽然肯定比不过最新的,但也不会和只有30%的中亮一样.可能是筒身有故障.....&nbsp;mzzlg的&nbsp;15元筒身首先打破了精美外壳高价的神话,也是永远的里程碑了 !</p><p>咱老沈这几天每天都要闯难关,这就是过份追求创新的报应,风险无处不在! 好在咱功底深厚,小磨难还翻不了船,就是时间上一次次要靠后.&nbsp;&nbsp; 咱刚刚才解决好一个触点开关,不管能不能久经考验,做成小批量样品,参与一段时间的实用考验总还是可以的.&nbsp;&nbsp;&nbsp; 时间安排上,目前还是可以根据老刘前面安排的,咱周四发货,他周五收到,再周六在家上图.&nbsp;&nbsp; 咱现在只能周六送老刘家门口去,才不耽误原计划. 咱比去市中心,也还近一点,&nbsp;也许老刘早就为咱多留了一天余地.</p><p>后面,咱再多说几句废话.</p><p>&nbsp;</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p>实际上大家关心的是东成电路与老沈电路的对比.</p><p>咱来分析一下已有的事实和将会发生的趋势,其实比实测更透明.更全面.</p><p>首先,东成电路已是成品了,调光方式也是规范的(是功能的实现,不是原理的创新,所以风险小,可靠性高). 调光实现的成本和价格也有生命力.就算保持现状,己经值得作为产品定型了.至少,领先一段时间,是现实的. 认真的找缺点,可能效率上还不会最好,但高亮上也不会差得太多了,缺陷会在低亮上. 但作为整体来评价,综合指标优胜己可以定论!</p><p>咱老沈的电路还在进行中,可能单元电路的效率会稍高一点.但简易两档即使成功,也只是应用在普及场合.总体档次不会高.(只想省这几元钱的成本,也许利润也就只是这几元钱). 咱老沈要想综合胜出,必须将现有单元也整合成单片机控制,或数字IC控制.才有可能实现. 短期内咱的重心在低档上,腾不出手来做中档.</p><p>从大局上来看1AA升压目前面临的系统难题:</p><p>1 boost电路易于控制,但在小空间中,功率做不大,已是定局.</p><p>2 双管电路功率大,但不易控制.特别是最佳工作区窄,难在大范围内兼顾效率.</p><p>3 用DC升压后再PWM的调光方式经典可靠,风险小. 但升压再降压,效率会低一点是肯定的. 实用上为了大功率而采用双管电路后,再调光输出小功率时,缺陷就会更明显了.</p><p>4咱老沈经过N多的对比选择,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各自独立的2套电路是没有办法的宜权之计,缺点是对空间有要求.整合中还会有具体问题要解决.还在进行中.</p><p>5 真正综合指标优秀的电路还有路要走. 再回头重拾boost,搞多相同步整流,可能是现阶段的终极方案,但任重道远. 需假以时日.需苦练基本功.同时对空间也有要求,己是定论. 还缺一个研究所!</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271495[/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nbsp;&nbsp;&nbsp; 老沈你还是少说多做为佳,等你的东东出来再说吧!见过脸皮厚的,但是没见过你这么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5-30 18: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7-1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p>D家高亮:0.94A; 中亮:0.54A;&nbsp; 低亮:0.37A;&nbsp;</p><p>&nbsp;M家&nbsp;:0.99A</p><p>我对这个结果表示怀疑!</p><p>D的高亮端,电池端的电流不会这么低的,个人估计会超过2A!</p><p>VC890+的表,如果直接用原装表笔测试精度很有限,建议自己改造,更换成更粗的导线。</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5-30 18:0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7-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p>另,从你发的光斑图可以看出来,D的铝桔皮杯比M的光面杯还要亮一个数量级以上。输出电流也会更大,我指LED端。电池端的电流也成倍的增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虎鱼7580466</i>在2007-07-13 08:19:49的发言:</b><br />&nbsp;&nbsp;&nbsp; 老沈你还是少说多做为佳,等你的东东出来再说吧!见过脸皮厚的,但是没见过你这么厚的.</div><p>咱就算光说不做也绰绰有余,理在! </p><p>什么叫理论? 就是只说理就足够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6-21 21:29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7-7-13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ys</i>在2007-07-12 21:55:10的发言:</b><br /><div class="tuser">Idch晚上好,我都快成你粉丝了,该有人说是枪手了吧,不过今天中亮续航使我疑问,为何亮度下降不少续航时间延长不多,是中亮电路效率下降多吗?</div><div class="tuser">再次感谢商家说明程序!</div>[em01]</div><p>按照目前的调光方式,高亮端肯定是效率最高的,由于PWM的关系,产生开关损耗,频率越高,损耗越大,随之效率也越低。</p><p>前面有位老兄说100Hz怕是不行吧,肯定能看到闪烁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6-21 21:29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7-7-13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手电</i>在2007-07-13 09:53:42的发言:</b><br /><p>咱就算光说不做也绰绰有余,理在! </p><p>什么叫理论? 就是只说理就足够了!</p></div><p>哈哈,等老沈把软开关技术用到手电调光中,估计效率可以极大提高了。。。</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ioa</i>在2007-07-13 09:32:25的发言:</b><br /><p>D家高亮:0.94A; 中亮:0.54A;&nbsp; 低亮:0.37A;&nbsp;</p><p>&nbsp;M家&nbsp;:0.99A</p><p>我对这个结果表示怀疑!</p><p>D的高亮端,电池端的电流不会这么低的,个人估计会超过2A!</p><p>VC890+的表,如果直接用原装表笔测试精度很有限,建议自己改造,更换成更粗的导线。</p></div><p>这个结果不必怀疑,当然知道VC890+表内阻加导线电阻会大大影响实际电池输出电流,我只是前一天晚上和mzzlg网上谈起时按他的要求做对比测量,相信在前面帖子里已说明。 </p><p>我同意实际电池输出电流必定超过2A,在没分流器情况下有个办法测: </p><p>1. 在串表测量电池输出电流得出电流值后,去掉筒子。马上找段电阻丝等效串入电池和电流表中,等同于筒子的负载,调整电阻丝长度,使显示电流和测筒子时一致。此时拿出电流表直接把电阻丝(保持长度)接到电池2端,同时测2端带负载的电压。 </p><p>2. 测得的电压值/ 电阻丝电阻=筒子工作电流 </p><p>3. 当筒子作为等效电阻非线性不严重时此法基本可行。 </p><p>不知我说清楚没有?也不知各位以为是否可行?</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6-21 21:29
  • 签到天数: 32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7-7-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麻烦。。。既然有电阻丝,弄个2,3米的,测下电阻值,然后取1/100, 就是个简易的分流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xiewg</i>在2007-07-12 22:54:21的发言:</b><br /><p>前面有位老兄说100Hz怕是不行吧,肯定能看到闪烁了。。。</p></div><p></p><p>这个因人而异。我的MK2X和REX2.0,频率都在100HZ左右吧,我和一些朋友在一般使用时都感觉不到闪烁。</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p>继续:关于效率与调光</p><p>谁都不会否认LED的光效重要,于是电路效率也同等重要.那么电筒的总效率(含LED光效,光杯镜片效率,电路效率等等的总和),&nbsp; 在AA手电的综合性能上排名第几呢?</p><p>咱个人观点,曾经说过,价格第一,体积第二,亮度第三.......效率那么的重要,能不能进第四呢?&nbsp; 不能!!!&nbsp;&nbsp; 调光功能进第四!&nbsp;&nbsp; 因为合理的使用档位所节约的能量远比效率上可以省出的要多!&nbsp;&nbsp;&nbsp; </p><p>追求效率是提升硬指标,难做,&nbsp;&nbsp; 增设调光是拓展功能&nbsp;,相对要容易实现,&nbsp; 先把容易做到的尽量先完善,是不会错的.&nbsp; 因此效率只能排第五.&nbsp;&nbsp;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xiewg</i>在2007-07-13 10:10:48的发言:</b><br />这么麻烦。。。既然有电阻丝,弄个2,3米的,测下电阻值,然后取1/100, 就是个简易的分流器了</div><p>极是!</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沈手电</i>在2007-07-13 03:02:14的发言:</b><br /><p>老刘是色友,驴友,但不象是电子内行,所以有些太内行的测试要求,会勉为其难的(尽管很简单,比如要求测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在筒筒中是直接测不到的).</p><p>电路的伏安特性测试是极其重要的!!!几乎是业余条件下唯一可信的量化数据. 取得的方法相对最简单,数据最准确.......再据此间接推算出的其他如续航,光效等指标才是离真正准确最近,最可靠可信的,简直比实测还可靠,表达也统一.这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也可以让我们省不少力气和少用大量设备. </p><p>其他的许多业余测试方法其实都会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极大的误差,比如,各人主观上对高亮的界定范围会有极大的差异,眼睛对亮度的评定会有错觉(不是指对比).电路放电特性软硬差异,电池质量差异等等......</p></div><p></p><p>请谅解我工作场地在外资Office,从过去搞电子设备维修改为销售等工作。上班时拿出万用表已夸张,如果拆开筒子,又是电烙铁又是电池盒,别说同事侧目,老板见了不炒鱿鱼才怪。</p><p>所以最直接办法是对比测试光斑和泛光及续航。周六休息在家可以做伏安特性测试,而且没法几个筒子同时进行(我只有2个表)但前面说了必须同时测LED亮度值才反应筒子总体效果。否则只是电路性能而已。</p><p>和各位老鸟和电路设计商家比我当然不是太内行,但我不完全同意老沈的观点,对广大桐油来讲电路的伏安特性太抽象,套用经典老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肉眼比较筒子亮度和同等亮度的续航时间(效率)是硬道理!</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294213[/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我同意实际电池输出电流必定超过2A,在没分流器情况下有个办法测: <p>1. 在串表测量电池输出电流得出电流值后,去掉筒子。马上找段电阻丝等效串入电池和电流表中,等同于筒子的负载,调整电阻丝长度,使显示电流和测筒子时一致。此时拿出电流表直接把电阻丝(保持长度)接到电池2端,同时测2端带负载的电压。 </p><p>2. 测得的电压值/ 电阻丝电阻=筒子工作电流 </p><p>3. 当筒子作为等效电阻非线性不严重时此法基本可行。 </p><p>不知我说清楚没有?也不知各位以为是否可行?</p></div><p>原理貌似可行,但您能找到合适的电阻丝吗?普通电炉的电阻率估计太大,要达到手电的“等效电阻”值,可能长度会很短,接线位置稍有偏差,则误差大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p><p>赞一下楼主,看得出来,为这个帖子投入精力不少。</p>[em17][em17][em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13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刹那激情</i>在2007-07-13 12:24:08的发言:</b><br /><div class="quote" twffan="done">原理貌似可行,但您能找到合适的电阻丝吗?<font color="#ff0000">普通电炉的电阻率估计太大</font>,要达到手电的“等效电阻”值,可能长度会很短,接线位置稍有偏差,则误差大到无法接受的程度。 </div></div><p>谢谢你参与讨论!</p><p>先想想电炉丝拉开多长,对220V2000W的<font color="#000000">电炉丝热阻=48400/2000=2.42欧,冷阻会更低。筒子电流如果以2A计,则等效电阻+电流表内阻=1.4/2=0.7欧.我估计等效电阻约0.3-0.6之间。也就是电炉丝总长的1/8—1/4。误差大到无法接受的程度?</font></p><p>还好这几天工作不太忙也没出差,否则帖子懒得回,贴上图兄弟们自己判断得了</p><p></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6-26 00:5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7-1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做了一节电池的激活测试.4次充放以后.在500豪安下增加了110豪安的容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1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p>咱的换档开关成功了! 是否耐用需要由实践与时间来检验,当然还可以再改进,反正老刘的利益咱老沈是会保证的. 目前先能展现咱电路的风采就够了. </p><p>小电路调试成功. 大电路将继续,</p><p>上来冒个泡!</p><p>分流器及粗测电池质量的放电负载咱会带来.</p><p>........</p><p>其实,只要有两块数字万用表就够了,见帖的坛友马上现做也方便的,并能当场验证.</p><p>方法如下:找一段0.4以上的漆包线,裸铜线也可以,从多股绞线中拆出.</p><p>取二十公分左右一小段为取样电阻,具体阻值暂不讲究,</p><p>1 先将10A或20A电流档与取样电阻串连入电筒,测得一个电流读数,再用另一块表在取样电阻两端测得毫伏电压.</p><p>2 撤去电流表,只串取样电阻,再测一个毫伏数.</p><p>3 两个毫伏读数之比,就是电流表的读数的误差系数. 乘或除就可以了.得正确数. 原理已明晰了.</p><p>4,为了以后不再串电流表,可以对照已测到的电流表读数,换算,再修正铜线长度至阻值为10moh(想想就明白了,无需再动用其他设备.&nbsp; 己知电流值,毫伏值就可以换算到该铜线的电阻值,再量出该铜线长度,按长度比例截取10moh就oK了.),.....再以后就可以不必再串表,就直读取样两端毫伏见电流了.&nbsp; </p><p>注意事项: 1 要用至少2mm直径的粗线作对外连接点.铜线两端焊在连接点上,电流点电压点都在粗线上取.才不会出现取数误差.&nbsp;&nbsp; 具体可以找一小块2X3的PCB小片,中间划断铜箔分开,每边各焊上一条长约3cm的粗铜线,再焊上取样铜线就是成品了.</p><p>2,电流回路连线越短越粗好,能焊的尽量焊死.</p><p></p>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310625[/lastedittime]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论坛自带搜索|下载论坛app|手电大家谈-手电筒爱好者之家 ( 备案序号:鲁ICP备05002565号 )
    以上言论纯属个人观点,与手电大家谈立场无关。
    最佳浏览模式:1920*1080



    GMT+8, 2025-5-14 06:06 , Processed in 0.157368 second(s), 6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