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17:57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5: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光杯的综合性能还是最好的,光没有浪费,形成了有用的泛光。即便把这些泛光变成光斑,也不会明显增加聚光 ...
但是透镜也很好啊,有CREE的专用透镜,还有很多种角度可以选,光杯不是深长的话光利用率根本不高啊,其他的感觉不出什么,我的AA还是装透镜。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9:22
本帖最后由 funder 于 2013-9-9 19:46 编辑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17: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是透镜也很好啊,有CREE的专用透镜,还有很多种角度可以选,光杯不是深长的话光利用率根本不高啊,其他 ...
聚光获得的投射能力极限本质还是由口径限定的,无法通过结构和设计超越,透镜的投射能力并不明显超越光杯。多种角度的透镜实际上都是由最聚光的那种散光得到的。光杯的泛光在实际中是非常有用的,那并不是一种浪费。
当然透镜也有自己的优势,因为可以综合使用折射和反射两种作用,对光的分布调配能力强一些,在大量生产的时候成本也比较低。
太虚神瑛
发表于 2013-9-9 19:45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5: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主流LED,都很接近朗伯体,发光角度分布几乎是一致的。
你的心态很有问题,论坛讨论,不就是为了追 ...
呵呵,无知者无畏啊。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9:48
太虚神瑛 发表于 2013-9-9 1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无知者无畏啊。
你这句话,我非常同意{:1_292:}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20:48
透镜除了有很多种角度可选,还有珠面,磨砂面,条纹面,光面可以选...哦还有点亮的发光角度可以给你参考,单单自由度这点透镜可以完爆光杯,我从来就没有看到哪个卖家介绍自己的光杯是多少度,光斑是怎样的,只有单纯的口径,深度,光面,橘皮什么的,最终效果介绍几乎没有,这样就造成,想让光斑如意的筒友只有去改变核心,想远射得装Q5R5,想泛光就上大核心,以牺牲效率的代价来改变光斑样子,来迎合光杯,这种事反正我不会做。
焦外
发表于 2013-9-9 21:18
大家都是就事论事,不涉及品牌,不涉及具体产品,讨论纯技术问题完全可以hx进行嘛。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1:55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20: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透镜除了有很多种角度可选,还有珠面,磨砂面,条纹面,光面可以选...哦还有点亮的发光角度可以给你参考, ...
手电基本都是按照同体积下最聚光来优化的,如果不需要那么聚光,那么可以用更小的口径来减小体积。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22:46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手电基本都是按照同体积下最聚光来优化的,如果不需要那么聚光,那么可以用更小的口径来减小体积。
...
额,对光杯不太了解,那是不是越浅的光杯泛光越大?中心光斑也随之变大?这个道理对透镜也一样?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2:51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2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对光杯不太了解,那是不是越浅的光杯泛光越大?中心光斑也随之变大?这个道理对透镜也一样?
...
基本规律是,对相同的发光体:
[*]光杯越大,光斑(发散角)越小;
[*]深径比越大,泛光角度越小,反之泛光角度越大;
[*]深径比越大,光斑的内核越小,外晕越大,参见39楼对比图片
1205449350
发表于 2013-9-9 23:00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基本规律是,对相同的发光体:
[*]光杯越大,光斑(发散角)越小;
不愧是元帅,真够专业的哈哈,看来和透镜一样,买不同类型的比较,就能找到最合适的,或者改装。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9 23:32
funder 发表于 2013-9-8 18: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折射透镜的有效聚光截面积是一样的,都是100%面积有效。
只有折射透镜距离LED很近时效聚光截面积才是100%。
要使透镜折射后射在较远的地方会聚,LED应位于透镜的焦点处,这样聚光截面积就不是100%.
而透镜的位置就相当于光杯的出口位置,透镜会聚的光就相当于光杯没有会聚的部分,虽然没有占100%,但占了大部分.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9 23:37
406898008 发表于 2013-9-8 1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比较相信funder前辈的观点,因为我都实际验证过,详见95SUT远射PK的帖子,那块35CM*35CM焦距35CM的菲镜 ...
要使透镜折射后射在较远的地方会聚,LED应位于透镜的焦点处,这样聚光截面积就不是100%.
而透镜的位置就相当于光杯的出口位置,透镜会聚的光就相当于光杯没有会聚的部分,虽然没有占100%,但占了大部分.
这也说明透镜折射部分的光比光杯反射部分的光所占比例大所以射得更远.也就说明光杯反射光的比例小.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3:40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9 2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有折射透镜距离LED很近时效聚光截面积才是100%。
要使透镜折射后射在较远的地方会聚,LED应位于透镜的焦 ...
有效聚光截面积100%不是说聚光了100%的光,而是指所有的出口面积都有聚光射出,这时候即便只聚焦了30%的光,也可以达到此口径下的理论极限投射能力。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3:42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9 23: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使透镜折射后射在较远的地方会聚,LED应位于透镜的焦点处,这样聚光截面积就不是100%.
而透镜的位置就相 ...
折射透镜的数值孔径很难做到很大,所以实际上很难汇聚超过50%的光。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18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5: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有焦点上那一点可以变成平行光,问题是LED发光体是有大小的,不是一个几何点。
至于聚光好的光杯,由于 ...
1.元帅的这段解释:"至于聚光好的光杯,由于那个公式的存在限制了投射能力的极限,所以还是越大的光杯聚光越好,同一口径的光杯聚光能力不会被明显拉开。"
2.元帅的59楼的远射能力(发光强度)和反射过的光斑能量(占总能量比)的变化情况图
http://image.shoudian.org/attachments/forum/201309/08/1553160b6bpu5zk20hf23c.jpg
1和2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同一口径的光杯聚光能力不会被明显拉开"按元帅的说法,只要口径相同很浅的光杯和较深的光杯远射不会有明显的差别!
不说深径比0.2和1.5的,就说深径比0.5以下和1.0以上的光杯聚光能力不会被明显拉开吗?
从元帅的59楼的图和我开头表格数据来看:光杯深径比超过一定值后聚光能力不会被明显拉开,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20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15: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只有焦点上那一点可以变成平行光,问题是LED发光体是有大小的,不是一个几何点。
至于聚光好的光杯,由于 ...
是否是元帅看问题太片面,光杯远射能力只看光杯口径大小忽略深径比,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影响光杯远射的因素不是只有口径一个因素而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忽略其他影响因素只看单一就得出的结论能正确吗?
funder
发表于 2013-9-10 00:24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元帅的这段解释:"至于聚光好的光杯,由于那个公式的存在限制了投射能力的极限,所以还是越大的光杯聚光 ...
因为实践中,LED的光杯几乎没有深径比小于0.5的,在这个范围内,深一些或者浅一些,不会明显拉开。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25
funder 发表于 2013-9-9 2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折射透镜的数值孔径很难做到很大,所以实际上很难汇聚超过50%的光。
用短焦距的透镜汇聚轻松超过50%
funder
发表于 2013-9-10 00:29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用短焦距的透镜汇聚轻松超过50%
直径达到焦距两倍的镜片不好找
fong锋雲yun
发表于 2013-9-10 00:42
funder 发表于 2013-9-10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实践中,LED的光杯几乎没有深径比小于0.5的,在这个范围内,深一些或者浅一些,不会明显拉开。
...
元帅的图
http://image.shoudian.org/attachments/forum/201309/08/1553160b6bpu5zk20hf23c.jpg
系列1和我的数据基本吻合,系列2我难理解,为什么在0.5以下那么陡?
阿木原来出过一款JM07的大头手电,直径50毫米左右,光杯有点浅,深径比估计0.5-0.6左右,论坛有远射对比照,远射明显比深光杯的差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