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03

bfs 发表于 2013-6-18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激光就是最小的差不多,照度非常高的

激光的光源类型不一样,不过严格来说也是要大口径激光才能获得最远射程。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04

bfs 发表于 2013-6-18 19: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没几个拿小口远射的,光斑太小了,还要区分产品,散热工艺,等等
你看过去的塑料多大,没用,还是聚焦 ...

原来小口不是不能远射,而是光斑太小、太远射了,恭喜你颠覆了手电界的理论和实践。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08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来小口不是不能远射,而是光斑太小、太远射了,恭喜你颠覆了手电界的理论和实践。
...

我没说小我说的是合适的,你说的是越大越好,已经说了用途目的不一样,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10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激光的光源类型不一样,不过严格来说也是要大口径激光才能获得最远射程。
...

配合啊
原理是一样的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17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配合啊
原理是一样的

激光和LED电筒都是口径大的远射。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24

都是通过焦点的光平行发射,但是有误差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25

你把激光的透镜拿掉换个大光碗试试,你看那个亮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26

本帖最后由 bfs 于 2013-6-18 20:34 编辑

实验出真啊。按老的说法光碗比透镜效率高很多啊,换个大碗不是更给力,激光可以升级大炮了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34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实验出真啊

你有没有比较过大小头手电?

bfs 发表于 2013-6-18 20:35

本帖最后由 bfs 于 2013-6-18 20:48 编辑

不能比比,设计不同
一个为了泛光一个为了远射,或者也有偏差折中的
泛光1角度就是深度啊,没搞明白?
混合投影

w36066 发表于 2013-6-30 11:22

远古争论到现在,理论我不懂,从我玩的几个手电,感觉还是口径又大又深的远射好,XML只要光杯合适,不会比Q5远射差,实际看也是大光杯的光斑小。

T-bag 发表于 2013-7-2 10:48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有没有比较过大小头手电?

前辈你有没有手电筒技术讨论的QQ群?   交流群    我加的一些都是打广告的想找一个纯爱好的群

zhangweiozw 发表于 2013-9-10 00:51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远射能力和光杯(也包括透镜以及任何结构的聚光装置)的有效截面积成正比,这个我是给过严格的理论证明的 ...

我是从别的帖子传送门过来的,这位元帅说的真好,同时也看到了几个“小学生级别”的朋友对推理的不懈。其实元帅说的已经很浅显易懂了,没有基础自然无法理解,好比连字都不认识,再好的文章也不知所云。

元帅六十多个回帖我都看完了,正在琢磨这个问题的我豁然开朗啊!感谢!

玉皇大帝 发表于 2013-9-10 08:55

射程看光杯

斯诺克粉丝 发表于 2013-9-10 10:51

学习一下

紫云飞鹤 发表于 2013-9-10 22:33

光杯大、深,照的就远

ileile 发表于 2016-4-10 15:33

本帖最后由 ileile 于 2016-4-10 15:50 编辑

funder 发表于 2013-6-18 20:34
你有没有比较过大小头手电?
有个疑惑。

照度计测量的光强度,是否考虑了光线的角度?如果没有考虑,我个人认为现在这种算射程的办法是有问题的。

如您所说,越大口径光斑越小,但是如果光斑(不考虑现实中对聚焦来说“瑕疵”部分的光)在某一距离上小于手电口径,则不能认为此时的光强度可以用来(以ANSI的方法)计算射程,因为过了这个点以后,光斑又会扩大。这是其一(但似乎没有这样设计的手电)。

其二,ANSI标准说在2米、10米或30米测量,此时如果光斑比较小,但就像您说的,其实角度比较大,那么如果按照ANSI给的公式,“表面光强度(lux)*距离(M)的平方=最高光强度(cd)”“最高光强度(cd)/0.25(lux)=光柱最大射程(M)”,去机械的计算,其实是有问题的。

我的意思是,厂商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计算光强度和射程。比如nitecore的P12GT、EA45S,口径都不大,但是射程(和光强)比很多口径更大的手电远不少,在没有实物比较的情况下,不知道这是它恶意利用了标准的计算方式,还是真正合理优化了。

理想状态下,非常明显的,给定距离上光斑一样大的手电,口径越小的角度越大,尤其是如果光的衰减比较轻微(或在真空中根本没衰减),口径越小明显“射程越近”,所谓“射程”,是指测到给定数据(如0.25lux)时的距离。

手电A的口径为a,手电B的口径为b,a>b,而两者在10米处测到的光斑,正好为a。考虑没有衰减,手电A的射程是无限的(永远不会小于0.25lux),而b的射程是有限的。

但考虑非理想状况,比如空气(和污染)对光的衰减为一定值,那么假设手电A射出的光经过x米的距离降低为0.25lux,此时,手电B只要在x米的距离上光斑大小等于手电A光斑大小,是否说它俩的射程是一样的呢?当然,由于手电B的口径更小光锥角度更大,所以如果以比如0.01lux作为衡量射程的标准,那么手电B的射程则又更小了。

看起来,考虑到所谓“标准”和不同衰减下的实际表现,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当然我这也是粗粗一想,如果哪里出纰漏,让大家见笑了。

funder 发表于 2016-4-10 21:44

本帖最后由 funder 于 2016-4-10 22:09 编辑

ileile 发表于 2016-4-10 15:33
有个疑惑。

照度计测量的光强度,是否考虑了光线的角度?如果没有考虑,我个人认为现在这种算射程的办法 ...
考虑到手电的聚光装置尺度都是远远小于测量距离的,如果不考虑空气衰减,那么不管在多少米去测量,其实都会略小于理论值,因为有个初始口径。距离越远,换算越有利。所以厂家要让自己的换算值大一些,反而需要拉大距离。

至于空气衰减,如果引入标准考虑,那就太复杂了

ileile 发表于 2016-4-11 17:51

funder 发表于 2016-4-10 21:44
考虑到手电的聚光装置尺度都是远远小于测量距离的,如果不考虑空气衰减,那么不管在多少米去测量,其实都 ...

落实到实际上,假设一个小直标称350、400的射程,它在真实使用上的表现,能比人家大口径标称250、300的手电射程更远?

我目前的想法是,恐怕仅仅是厂商选择的测试点上的“最高光强度”更大而已。因为ANSI标准中无论光锥角度如何,接下来的计算过程都是除以0.25lux,这就忽略了不同角度不同发散带来的影响。

funder 发表于 2016-4-11 19:20

本帖最后由 funder 于 2016-4-11 19:39 编辑

ileile 发表于 2016-4-11 17:51
落实到实际上,假设一个小直标称350、400的射程,它在真实使用上的表现,能比人家大口径标称250、300的手 ...
结果反转的可能性不大,或者说实际中不可能发生反转。如果一个小直标称400米射程,它就是比大口径300米的达到0.25lux的距离更远。
个人猜测之所以ANSI使用了几种距离任选,就是为了考虑不同口径,不同发散角的灯具的需求。

对于发散角大的小直来说,2米就够精确了,当然10米,30米更好,但是区别很小。
对于发散角很小的大口径灯具来说,2米就不行了,出口直径对光斑直径的贡献远大于发散,所以才会有10米,30米的选择。厂家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数值最优,当然这时候就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10,30米来测试, 30米对于常规大口径手电已经足够了。 如果30米仍然没有足够的发散,那么就不是普通手电了,而是特殊的聚光探照灯之类的东西。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手电筒光的射程和什么有关系啊?